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宁夏枸杞蛀果蛾防治取得新突破

2024-08-29 18:188200

近日,由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承担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有机枸杞生境优化与微生态调控植保新模式研究″围绕枸杞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需求,将枸杞蛀果蛾的发生规律与可持续防控技术作为重点研究内容,着力解决枸杞生产中蛀果蛾蔓延为害及防治难度大的″卡脖子″问题,联合有关单位共同开展了枸杞蛀果蛾的光生物学习性及其诱捕防控技术研究,取得了突破进展。


近年,在气候变化、灌溉模式、田间管理方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枸杞蛀果蛾的为害情况呈现区域性、差异化发生的态势。据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李锋研究员介绍,枸杞蛀果蛾,属鳞翅目,麦蛾科,是枸杞的专食性害虫,在宁夏一年发生3-4代,于1973年在中宁县首发为害,被害果达30%,1974年继续为害,在宁夏中宁县调查,被害枸杞七寸枝梢达10%~30%,之后,基本处于零星发生水平。枸杞蛀果蛾不仅以幼虫钻蛀枸杞花蕾或果实直接为害,还通过钻蛀枸杞结果枝条,使新发结果枝的嫩梢停止生长而严重影响结果量,造成减产并影响枸杞品质,进一步导致枸杞盛果期产量的下降。由于幼虫钻蛀为害过程及栖境场所隐蔽,整个生育期幼虫的虫体不容易被发现,基本只以成虫期暴露,而成虫活跃、个体小、飞翔敏捷、善于躲藏隐蔽,习性和栖境多样,生产上只见其为害状,却很少能看到成虫虫态,在田间很难观察到成虫,长期以来未能对其开展调查监测。因其不同时期的为害部位不同,为害方式又较为特殊,关键防控环节把握不准,防治虫态难以触及,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枸杞蛀果蛾的为害日趋严重,防控难度很大。



田间试验


近年来,随着枸杞的规模化连片单一种植和集约化管理,枸杞田间的小气候和枸杞蛀果蛾的生境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枸杞蛀果蛾为害程度逐渐上升,再度发生严重为害,演变成为枸杞上最重要的一类害虫。田间调查发现,其为害遍布宁夏枸杞产区,为害严重田块受害株率达50%以上、单株枝条受害率在30%以上。当前,随着枸杞规模化、集约化种植进程的加快,枸杞蛀果蛾的为害继续加重,为害面积也进一步扩大,已蔓延至甘肃、新疆、青海等枸杞产区,成为国内各大枸杞主产区为害最严重、最难防治的害虫。


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研究新颖可替代、防控效果更好、对生态环境更友好、劳动强度更低、可操作性更强的新技术,进而形成综合防控技术来满足生产实际的需求。


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承担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有机枸杞生境优化与微生态调控植保新模式研究″,根据枸杞蛀果蛾在枸杞全生育期为害隐蔽但成虫期暴露的发生特点,以成虫虫态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开展了成虫的光行为学特性研究与示范,为枸杞蛀果蛾低碳、高效、生态可持续防控探索出了新的技术途径。


QQ20240805-110311.png


枸杞蛀果蛾越冬代成虫于4月上旬开始出现,确定越冬代成虫的羽化始期和盛期,是判断越冬代成虫产卵和第1代幼虫为害期的重要依据。为掌握枸杞蛀果蛾成虫的种群动态并进行有效防控,在多年研究基础上,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研制了便携悬挂式太阳能光控诱虫装置,在解决了诱虫光源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诱捕效率,又深入开展了不同色泽捕虫材质对枸杞蛀果蛾成虫的诱捕效果试验研究,使整个装置得到了优化改进。通过对枸杞蛀果蛾越冬代成虫的羽化期及其种群发生动态的监测研究,为越冬代成虫发生期的及时防控、有效减少全年发生基数、最大程度降低危害损失提供了技术依据。



试验效果


采用此项技术,只需于成虫发生期来临前,按要求在田间布置好诱虫装置,成虫发生时则纷纷被捕获,在不使用化学农药的前提下,阻止了成虫的后续产卵为害。与以往化学农药防治措施相比,具有害虫不产生抗药性、提高靶标精准性和对生态环境无污染等优点。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及二化螟等中晚稻病虫害局部地区重发趋势明显
入秋以来,西南大部和东北稻区单季稻陆续进入成熟期,田间病虫情基本定局;江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单季稻处于孕穗抽穗至灌浆成熟期;华南、江南晚稻处于分蘖至孕穗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多处于孕穗至灌浆期,重大病虫害持续发展,局部地区重发趋势明显。截至9月12日,全国水稻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6.2亿亩次、同比减少11.5%。

2025-09-176

科伯特与Provivi联手,巴西草地贪夜蛾防治添环保利器
科伯特巴西公司与信息素企业Provivi近日达成新战略合作,旨在为巴西农民提供可持续的害虫防治方案。通过此次合作,Provivi的创新型Pherogen Spray FAW将以科伯特的Monterey品牌进行商业化,用于防治草地贪夜蛾。该协议将会让Provivi高效的信息素技术覆盖更多用户,让巴西的玉米、大豆和棉花种植者能够获得新环保型害虫治理

2025-09-0272

欧盟蜜蜂疫病防控策略的核心困境:根除与共存的艰难抉择
近日,发表于Insect Science的一篇文章指出,欧盟在蜜蜂病虫害管理中面临 ″根除″ 与 ″共存″ 的核心困境,这一矛盾随外来病虫害扩散愈发凸显。自 2021 年起,欧盟依据《动物健康法》(Regulation EU 2016/429)及《欧盟委员会授权法规(EU)2018/1629》《欧盟委员会实施法规(EU)2018/1882》,将蜜蜂(Apis melliferaL.

2025-09-0177

首个省级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新疆启动建设
8月7日,新疆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启动会暨学术交流会在乌鲁木齐举行,标志着全国首个聚焦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进入建设阶段。该中心将为守护新疆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注入强大科技动能。作为新疆气象局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布局,该中心由新疆农业气象台牵

2025-08-12134

玉米白斑病8月中下旬进入为害盛期!云南辽宁需重点防范
玉米白斑病是近年来新发突发的玉米叶部病害。该病通常在抽雄吐丝期发病,初期在玉米叶片上出现豌豆大小水渍状褪绿病斑,随后病斑逐渐变为白色或灰白色,常被误认为除草剂药害斑;后期病斑可连接成片,导致叶片枯萎,整株枯死,进而引起玉米早衰、果穗发育不良,一般产量损失10%—50%,严重时可致绝收。近5年来,我国玉米产

2025-08-11152

8月玉米病虫害预警:台风强降雨叠加,粘虫东北点片重发,南方锈病黄淮海流行风险高
7月中下旬以来,华北中北部、东北地区中南部、黄淮中部、东南沿海、华南、江南、西南东部等地遭遇大范围强降雨,黄淮南部、江淮江汉和江南北部持续高温干旱;近期第8号台风″竹节草″登陆后向西偏北方向进入安徽东部,华东地区将有大到暴雨。受极端天气影响,粘虫、南方锈病等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为害呈现不均匀分布,结合8

2025-08-04148

农业农村部公布最新检疫性病虫″地图″,红火蚁、稻水象甲等的防控态势仍显严峻
7月16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发布了最新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行政区名录。一、整体概况涵盖范围:共32种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涵盖昆虫(9种)、线虫(5种)、细菌(7种)、真菌(6种)、病毒(4种)、杂草(1种)。分布范围:涉及全国所有省份(含自治区、直辖市),其中红火蚁分布最广(13省703县

2025-07-31165

迁飞性害虫与台风病害成最大变数,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预计8.8 亿亩次中等至偏重发生
根据目前病虫发生基数、玉米长势和栽培管理措施,结合未来天气条件综合分析,全国农技中心预计今年玉米中后期病虫害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粘虫、甜菜夜蛾等迁飞性害虫对玉米生产威胁大,大斑病、南方锈病、穗腐病等病害在局部地区偏重发生;危害盛期7月下旬至9月中旬。一、发生趋势预计2025年全国玉

2025-07-25191

中晚稻病虫害趋势预报:9.1亿亩次偏重发生,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成防控重点
7月16—17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湖南怀化召开2025年全国秋粮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组织水稻主产区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机构的测报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综合当前病虫发生基数、寄主作物栽培条件和气候条件等因素,会商分析了下阶段发生趋势。预计2025年中晚稻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1亿亩次,虫害发生面

2025-07-25187

″马铃薯甲虫+苹果蠹蛾″ 两大入侵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效果显著
近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农业入侵生物扩张蔓延机制与高效防控技术研究″项目组在新疆昌吉与和田成功组织召开″马铃薯甲虫和苹果蠹蛾区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示范现场评价暨防控技术培训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检疫站、新疆农业大学等单位60余名领导

2025-07-2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