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组织拟定了《食品中2,4—滴二甲胺盐等97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征求意见稿)》标准文本,现公开征求意见。
此次拟新增的212项限量标准,涵盖了2,4-滴二甲胺盐、草铵膦、吡唑醚菌酯、阿维菌素等当前登记用量大、膳食暴露风险高的97个农药品种,涉及谷物、蔬菜、水果、油料、药用植物、食用菌、调味料、饮料(茶叶)等全部主要食品类别。
填补小宗作物″缺标″、″少标″短板
与2019版目录相比,本次征求意见稿重点关注并填补了枸杞、花椒、三七、麦冬、金银花、贝母等特色小宗作物的农药残留限量空白。例如:
枸杞:针对丁氟螨酯、呋虫胺、氟啶虫酰胺、螺螨酯、噻虫嗪、噻螨酮、肟菌酯等农药设定了在鲜枸杞和干枸杞中的限量值。
花椒:对吡唑萘菌胺、对氯苯氧乙酸钠、嘧菌酯、噻嗪酮等农药设定了在鲜花椒和干花椒中的限量值。
三七:对氟醚菌酰胺、井冈霉素、棉隆、噻虫胺、霜霉威等农药设定了在鲜品和不同干燥部位(块根、须根)的限量值。
人参:规定了多菌灵、氟醚菌酰胺的限量。
麦冬:规定了多效唑、甲哌鎓的限量。
金银花:规定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胺的限量。
贝母:规定了二嗪磷、抑霉唑的限量。
这些针对性的规定,改变了以往部分小宗作物可能参考其他作物限量或缺乏标准的情况,有助于提升相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水平,降低企业检测成本,并增强其国际市场竞争力。
科学设定残留物定义与限量
标准在制定过程中继续遵循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等国际组织的风险评估原则和方法。引入了再残留限量(EMRL) 的概念(附件文本第3章术语和定义),用于管控一些已禁用但持久存在于环境中、从而再次在食品中形成残留的农药。例如,二氯异氰尿酸钠在杨梅中设定了5 mg/kg的再残留限量(EMRL)(附件文本4.31)。
检测方法同步更新
与限量标准配套,征求意见稿为绝大多数农药残留物的检测提供了明确的方法依据。广泛引用GB 23200系列等通用多残留检测标准方法(如GB 23200.121, GB 23200.113等),这些方法多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 等先进技术平台,能够满足"检得了、检得准"的监管需求。对于氟噻草胺(附件文本4.43)、氟烯线砜(附件文本4.44)等少数品种,其最大残留限量目前标注为"临时限量",相应的检测方法也有待进一步明确或补充验证。
附件:食品中2,4—滴二甲胺盐等97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征求意见稿)标准文本.docx
来源: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