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肆虐正对全球农业构成严峻挑战——每年导致约40%的作物产量损失,经济损失高达3000亿美元。与此同时,气候变化与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显著加剧了病虫害的跨境传播风险。应对这一全球性威胁,跨国界、跨区域的协同行动已刻不容缓。
在此背景下,国际植物保护合作组织(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IPPCO)于8月10日在贵州贵阳正式成立。该组织由贵州大学携手东盟大学联盟(AUN)及其成员机构共同发起,旨在打造一个开放、协作、共享的高水平国际平台,聚力推动全球植物保护领域在教育协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政策实践方面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成立仪式上,坚实的组织架构与全球参与得以确立。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与东盟大学联盟秘书长塔纳攀·莱帕拉克萨博士(Dr. Tanaporn Lephaprakasap)共同签署了共建IPPCO的谅解备忘录,为合作奠定法律基石。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贵州大学教授王乔出任IPPCO首任秘书长,并现场为来自中国、美国、罗马尼亚、墨西哥等国家的20余位核心成员组成的秘书处颁发聘书,彰显了组织的广泛代表性与行动力。
对于IPPCO的战略意义与未来使命,核心发起方代表阐述了深刻共识:
宋宝安院士(IPPCO联合发起方代表)强调:″植物保护是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基石,更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 唯有突破国界与学科藩篱,深化协同创新,才能为此项事业注入不竭动力。IPPCO的成立是一个里程碑。贵州大学将以此平台为纽带,携手全球伙伴,共同构建‘资源共享、技术共研、成果共用’的创新生态,为全球农业的可持续未来贡献中国智慧与解决方案。″
塔纳攀·莱帕拉克萨秘书长(AUN代表)对此深表认同:″全球植保形势严峻复杂,各国虽面临独特挑战,但核心痛点高度共通。 IPPCO的建立恰逢其时,将成为整合资源、协调行动的关键枢纽。它不仅将深化东盟高校与贵州大学长期以来的紧密合作,更有望汇聚全球顶尖学术力量,协力攻克植物保护领域悬而未决的重大科学难题,惠及各国农业。″
展望未来,IPPCO的启航标志着国际植物保护协作迈入全新阶段。 这一汇聚全球智慧的平台,有望在系统应对跨境植保挑战、提升全球粮食安全韧性、守护生态平衡方面发挥核心引领作用,提供切实可行的全球方案。
来源: 公众号:农资导报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