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麦生育期,西南大部、湖北处于拔节至孕穗期,云南局部开始灌浆;陕南、安徽、江苏、浙江等沿江麦区大部处于返青起身期;黄淮、华北和西北地区东南部从南到北陆续返青。由于秋播拌种等防控措施到位以及冬季气候条件总体对病虫不利,当前小麦条锈病、茎基腐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等重大病虫害呈总体轻发态势,截至3月14日,全国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面积共6890万亩次、同比减少12.9%。
一、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
小麦条锈病冬季扩展慢,近期汉水流域多点见病。冬繁末期(2月底),西南和汉水流域6省(市)113个县发生32万亩,比2月初增加58个县、24万亩,总体扩展速度慢于常年。进入3月以来,条锈病扩展加快,截至3月13日西南和汉水流域8省(市)154县发生48.1万亩,比2月底增加41个县(区)、16.1万亩(增幅50.3%),但与轻发生的近三年(2022—2024年)同期相比,发生县数少40个,发生面积减少33%。其中,西南麦区4省(市)140个县区发生46.9万亩,比近三年同期减少14.9%,四川南部和云南中部局部点片至扩散流行,大部零星发生。汉水流域麦区3省13个县发生面积1.0万亩,重于轻发的2018、2019年,轻于常年;湖北江汉平原和河南南部9县区见病,一周内增加7个县,湖北江汉平原累计查见发病中心8个,最大中心面积3.5平方米;3月12日河南南部淅川县马蹬镇一块病田查见4处发病中心,最大中心面积1.5平方米、病叶率70%,判断为潜育越冬菌源显症,见病时间接近常年。
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总体发生轻,但华北局部病情重于去年。茎基腐病全国发生面积736.9万亩、同比减少27.5%,其中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发生面积占94.2%;平均病株率,河南、山东为1.5%—2.9%、低于去年同期的2.5%—4.3%,河北、山西为0.8%—1.2%,高于去年同期的0.3%—0.6%。纹枯病全国发生面积2694.3万亩、同比减少25.4%,主要发生在华北、黄淮、江淮麦区;平均病株率,山东、河南为4.5%—5.4%,低于去年的6.7%—6.9%,陕西、湖北、安徽、江苏为0.7%—2.2%,低于去年的1.2%—4.5%,河北和山西为1.4%—1.6%,高于去年同期的0.6%—1.4%。
小麦白粉病在中西部麦区病情较重。白粉病全国发生面积297.1万亩、同比增加82.8%。平均病叶率,四川、重庆为8.1%—15.1%、高于去年同期的1.5%—4.3%,山西、陕西、湖北为0.6%—4.4%、高于去年同期的0.3%—0.8%,总体病情重于近年(2018—2024年)。
小麦蚜虫在西南虫量较高,长江中下游虫量高于去年。蚜虫全国发生面积986.7万亩次、同比增加26.5%。平均百株虫量,西南麦区为80—233头、低于去年同期的88—310头,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为7—78头、高于去年同期的2.4—52头,黄淮、华北、西北麦区大部为10头以下。
二、原因分析
秋季拌种和适期晚播措施落实到位,有效压低病虫基数。据统计,全国小麦秋播药剂拌种3.04亿亩,拌种率达96.3%、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黄淮、华北和西北麦区拌种率98.2%,小麦条锈病菌源区、茎基腐病和纹枯病重发区做到杜绝″白籽下地″、拌种全覆盖;江淮、长江中下游和西南麦区拌种率也在90%以上。此外,主产麦区推行适期晚播等栽培措施,对减轻苗期病虫发生也有一定作用。
冬季气候不利于小麦条锈病扩展,进入3月后气温回暖、病虫上升加快。2024—2025年冬季,大部麦区气温接近常年至偏高,有利于小麦蚜虫越冬和白粉病扩展;西南麦区中西部、汉水流域大部降水偏少两成至一倍,对条锈病冬繁和扩展不利。3月上旬,大部麦区气温接近常年至偏高,鄂西北、河南中南部降水较常年偏多,越冬菌源陆续显症。
三、下阶段趋势预测
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测,未来10—14天,除西南地区东部外大部麦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西北、华北、黄淮等地有降温过程,西南、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有降水。预计下阶段,条锈病在汉水流域将集中显症、见病县点增加,具有向长江中下游和江淮麦区扩展的风险;江淮黄淮华北麦区纹枯病、茎基腐病、白粉病和蚜虫的始盛期将有所推迟,长江中下游麦区需严密监控病虫害的早期发生。
来源: 全国农技推广网
首个省级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新疆启动建设
8月7日,新疆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启动会暨学术交流会在乌鲁木齐举行,标志着全国首个聚焦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进入建设阶段。该中心将为守护新疆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注入强大科技动能。作为新疆气象局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布局,该中心由新疆农业气象台牵
2025-08-1250
玉米白斑病8月中下旬进入为害盛期!云南辽宁需重点防范
玉米白斑病是近年来新发突发的玉米叶部病害。该病通常在抽雄吐丝期发病,初期在玉米叶片上出现豌豆大小水渍状褪绿病斑,随后病斑逐渐变为白色或灰白色,常被误认为除草剂药害斑;后期病斑可连接成片,导致叶片枯萎,整株枯死,进而引起玉米早衰、果穗发育不良,一般产量损失10%—50%,严重时可致绝收。近5年来,我国玉米产
2025-08-1152
8月玉米病虫害预警:台风强降雨叠加,粘虫东北点片重发,南方锈病黄淮海流行风险高
7月中下旬以来,华北中北部、东北地区中南部、黄淮中部、东南沿海、华南、江南、西南东部等地遭遇大范围强降雨,黄淮南部、江淮江汉和江南北部持续高温干旱;近期第8号台风″竹节草″登陆后向西偏北方向进入安徽东部,华东地区将有大到暴雨。受极端天气影响,粘虫、南方锈病等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为害呈现不均匀分布,结合8
2025-08-0477
农业农村部公布最新检疫性病虫″地图″,红火蚁、稻水象甲等的防控态势仍显严峻
7月16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发布了最新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行政区名录。一、整体概况涵盖范围:共32种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涵盖昆虫(9种)、线虫(5种)、细菌(7种)、真菌(6种)、病毒(4种)、杂草(1种)。分布范围:涉及全国所有省份(含自治区、直辖市),其中红火蚁分布最广(13省703县
2025-07-3195
迁飞性害虫与台风病害成最大变数,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预计8.8 亿亩次中等至偏重发生
根据目前病虫发生基数、玉米长势和栽培管理措施,结合未来天气条件综合分析,全国农技中心预计今年玉米中后期病虫害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粘虫、甜菜夜蛾等迁飞性害虫对玉米生产威胁大,大斑病、南方锈病、穗腐病等病害在局部地区偏重发生;危害盛期7月下旬至9月中旬。一、发生趋势预计2025年全国玉
2025-07-25123
中晚稻病虫害趋势预报:9.1亿亩次偏重发生,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成防控重点
7月16—17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湖南怀化召开2025年全国秋粮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组织水稻主产区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机构的测报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综合当前病虫发生基数、寄主作物栽培条件和气候条件等因素,会商分析了下阶段发生趋势。预计2025年中晚稻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1亿亩次,虫害发生面
2025-07-25117
″马铃薯甲虫+苹果蠹蛾″ 两大入侵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效果显著
近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农业入侵生物扩张蔓延机制与高效防控技术研究″项目组在新疆昌吉与和田成功组织召开″马铃薯甲虫和苹果蠹蛾区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示范现场评价暨防控技术培训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检疫站、新疆农业大学等单位60余名领导
2025-07-22117
吡唑醚菌酯、四氯虫酰胺等药剂被推介防控南方锈病、穗腐病等玉米中后期病虫害
受秸秆粗放还田、密植栽培、高温多雨、台风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玉米南方锈病、穗腐病、穗期蛀食性害虫危害程度加重,已成为制约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品质改善的重要因素。为加强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促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保障玉米生产安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制定了防控技术指导意见。一、防控策略玉米南方锈
2025-07-09137
草地螟一代幼虫开始在内蒙古西部局地危害,警惕内蒙古局地集中迁入危害
今年草地螟越冬代成虫始见期总体偏晚、区域差别大,盛发期集中在6月上中旬,目前大部地区田间蛾量偏低,但内蒙古局部田间蛾量偏高;一代幼虫仅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发生。结合未来10天以及7月气象条件分析,预计下阶段发生重点区域以降水、寄主和生境适宜的内蒙古、河北、山西、辽宁、吉林等地为主,且不排除跨区域甚至跨境迁入
2025-06-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