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拟IPO企业为何频频撤单?今年以来已有330家企业撤回上市申请

2024-08-29 20:504020

在监管层″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严把IPO入口关″的背景下,上市准入关防线进一步筑牢。今年以来,拟IPO企业″撤单″不断,资本市场准入端出现″撤单潮″。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今年已有330家拟IPO企业撤回申请。

  

去年8月,证监会宣布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今年6月,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三大交易所重启IPO受理。截至7月末,共计72家企业IPO申请审核获通过。

  

IPO″开闸″后,伴随着新增受理企业数量的增加,″撤单″数量也迎来一波″高峰″。Wind数据显示,6月份,IPO撤单数量达116家,创今年上半年以来新高。7月份,撤单企业数量明显减少,为44家。

  

IPO通道保持畅通,撤单数量为何仍处于高位?拟IPO企业为何频频撤单?″撤单潮″如何反映资本市场生态变革情况?″撤单潮″对中介机构有何影响?


本文选取2024年1月1日至7月31日数据,梳理330家IPO撤单企业,从区域、行业、拟上市板、撤回原因、保荐机构等维度综合分析IPO撤单潮下的″众生相″。


IPO″开闸″后

撤单量创上半年新高

  

数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末,330家企业撤回IPO申请。6月份,″撤单潮″迎来顶峰,超百家拟IPO企业站在资本市场门口,未及叩门,便已回撤。

  

从撤单时间线可以看出,2月份开始,撤单数量已有明显攀升趋势;4月份,超50家拟上市企业撤回申请;6月份撤单数量已飙升至116家。

  

QQ20240826-111149.png


本轮″撤单潮″发展趋势,或与监管政策及市场环境变化有关。证监会在2024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继续把好IPO入口关。随后,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着眼于从严监管企业发行上市活动,压紧压实发行监管全链条各方责任。

  

4月份,随着新″国九条″及其配套制度的发布,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正逐步形成和落地实施。4月30日,沪深交易所发布《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9项配套业务规则,重点围绕严把市场入口关、提高发行上市财务指标、强化财务真实性审核、加大现场督导力度、压紧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等方面对IPO审核进行规则调整。

  

受监管趋严、上市门槛提高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上市″后备军″选择观望,以期谋求后续上市规划。

  

从上市板块来看,主板成为本轮″撤单潮″的集中地。主板共计113家企业撤回IPO申请,占比34%。其中,上证主板撤回65家,深证主板48家。创业板撤回企业105家,占比32%。

  

QQ20240826-111201.png


从行业来看,信息技术、工业、材料行业撤单数量较多。其中,信息技术行业撤单94家、工业行业撤单77家、材料行业撤单63家。医疗保健行业和可选消费行业占比相差不大,分别为37家、33家。公用事业、日常消费、金融、能源、电信服务行业的撤单数量都在10家以下,合计占比7.88%。其中,商客通尚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电信服务行业撤单企业。

  

QQ20240826-111209.png


从融资规模来看,撤单企业募资规模多数集中在5亿—15亿元区间范围内。其中,127家撤单企业募资金额为5亿—10亿元,募资金额为5亿元以下的有98家,其余有52家企业募资金额在10亿—15亿元。在撤单企业中,农化巨头先正达集团募资金额最高,为650亿元,这也是此次统计数据内,唯一一家超百亿募资的撤单企业。

 

QQ20240826-111221.png


企业撤单有迹可循

拟IPO企业财务、股权问题获关注

  

在″申报即担责″的强监管政策之下,让更多具备成长价值和竞争力的优质企业进入市场已成趋势。去芜存菁,一场从源头上提升上市企业质量的IPO生态变革正在发生。

  

宏观环境方面,沪深交易所新规提高发行上市财务指标、强化财务真实性审核,上市门槛的提升或令一些上市″后备军″选择观望。经立方舆情通统计,不少企业存在不满足新规部分指标情况,还有部分企业相关指标存在擦边压线现象。

  

此外,科创板强化″硬科技″定位,部分企业因科创属性成色不强遭问询。64家企业的研发能力被监管部门关注,具体包含研发投入较低、核心专利发明存在争议、专利数量不足等问题。突击式分红现象被纳入监管层上市负面清单,大额分红的同时募资补充资金现象将被重点关注。77家企业存在大额分红、突击式分红问题。

  

从企业自身来看,不同企业撤回原因不尽相同,同一企业或涉及多个维度。经梳理,企业经营能力、股权架构、信披质量及舆情管理成为监管层关注重点。

  

例如,今年7月撤单的富强科技,其财务指标中综合毛利率明显下滑。此外,该公司在冲刺IPO期间累计分红1.06亿元,约占其净利润总额的26%。在业务经营方面,该公司广汽系客户收入占比超90%,企业独立性持续经营能力存疑。

  

QQ20240826-111232.png


梳理公开信息发现,在企业经营端,独立性经营能力、财务指标或系撤单主因。数据显示,146家企业撤单原因涉及企业盈利能力,具体包含企业营收下滑、毛利率波动等;63家企业涉及现金流量原因,如经营性现金流短缺、存货高企以及应收账款高等经营性风险。

  

企业的经营独立性亦为监管问询焦点。数据显示,117家企业涉及独立性经营存疑问题。其中主要包括:关联交易、客户依赖、供应商依赖、区域集中等风险。

  

除财务问题、经营问题外,拟上市公司的股权架构、信披质量、舆情管理亦是监管上市″考题″的重点内容。数据显示,54家企业股权架构的合理性遭媒体质疑,部分家族性企业存在股权过于集中的风险。另外,其他部分企业存在股权过于分散的问题。

  

从外部评价来看,43家企业信披质量获关注,主要涉及数据前后不一、信披真实性存疑、隐瞒信息未披露等问题。舆情管理方面,消费者投诉、历史负面信息等引发媒体报道。


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

保荐券商的″撤″与″罚″

 

今年3月,证监会发文,提出要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健全全链条监督问责体系。随着监管持续趋严,券商投行业务将面临更高的门槛,券商或迎发展″阵痛期″。

  

2024年前7个月,共计69家券商开展IPO保荐业务,其中IPO撤单涉及券商共55家。其中,撤单数量排名前五的保荐机构包括中信证券、中信建投、海通证券、中金公司、民生证券,撤单分别为44家、27家、24家、22家、20家,撤单率分别为56.33%、47.37%、52.17%、53.66%、48.78%。

  

值得关注的是,从撤单率来看,东亚前海、光大证券、国盛证券、华融证券、金元证券等12家券商仅保荐1家企业,撤单率均为100%,投行业务″颗粒无收″。此外,华西证券、首创证券、五矿证券、中德证券、中银国际5家券商撤单率较高,均为75%。

  

在严监管强监管总基调上,上半年,券商因投行业务频收罚单。今年6月,中信建投作为大参林医药集团的保荐人,因存在保荐职责履行不到位的情形,被监管警示。

  

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券商因投行业务违规共计收到39张罚单。其中,中信建投、华西证券、国信证券、海通证券的投行业务罚单数量较多,分别为6张、4张、3张、3张。

  

QQ20240826-111242.png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对中介机构的监管趋严有利于业内长期良性发展,中介机构需要进一步提升合规水平、勤勉尽责,切实承担起″看门人″的责任。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渠道创新与价格波动下广西农药市场的新趋势调研
广西作为农业大省,农作物种植种类丰富,糖料蔗、园林水果、秋冬菜等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第一,这也使得广西对农药的需求量巨大,成为农药使用大省。广西农药市场在庞大的需求基础上,既面临着价格波动、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也迎来了产业升级、渠道创新等发展机遇。无论是生产企业、经销商还是农户,都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

2025-07-0735

农心作物公告调整部分募投项目投产时间
2025年6月27日,农心作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农心作物″)发布公告,调整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之″绿色农药制剂智能数字化工厂技术改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基于谨慎性原则,同时根据技改项目的建设进度、机器设备等试运行情况、项目预验收和正式验收的工作安排以及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公司

2025-06-2780

国际粮商路易达孚青岛投建新厂,持续加码布局中国市场
6月26日,路易达孚集团在山东青岛启动新建食品科技产业中心,并计划进一步深化其在中国市场的下游业务布局。该项目位于青岛董家口经济区,将重点开展油籽加工、特种饲料蛋白加工及食品级磷脂生产业务。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150万吨饲料蛋白、37万吨精炼油和1.5万吨磷脂,并为当地创造约200个就业岗位,预计2027年建成。路易

2025-06-2747

全球石化行业新产能投产势头不减,低迷期或持续至2028年
6月18日,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国际巴西石化行业首席分析师马塞洛·帕皮亚尼表示,全球石化行业低迷期可能延续至2028年,而产能过剩引发的多年危机或造成持久影响。与本轮低迷期前的平均水平相比,低迷时期出现的价差收窄,或将对石化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其借贷、投资能力产生深远影响。就当前情况来说,惠誉国际预测低迷期将持续

2025-06-2777

绿色转型与增长:2024-2025年中国农药市场分析
农药(又称植物保护产品)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012024年中国农药原药市场发展回顾内蒙古产能释放,我国农药原药产量大幅提高2024年,中国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下同)产量为367.5万吨,同比增长37.6%。其中,山东省化学农药原药产量排名第一,为70.9万吨,占总产量的19%;

2025-06-18133

农药行业营收和利润总额降幅收窄,效益筑底回升态势渐显
2024年农药行业营收和利润总额累计降幅快速收窄,行业效益表现出筑底回升态势。5月15日,在″2024年度农药行业销售额5亿元以上企业名单″发布会上,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钟华给出上述判断。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在宁夏银川召开的上述发布会上给出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度农药行业销售额5亿元以上企业115家,总销售

2025-05-2677

2024年我国农药工业运行回顾:四大类原药产量均实现两位数不同程度增加
来源:《世界农药》2025年4月作者:邵姗姗; 王灿; 于迟2024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我国农药行业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总基调,克服下游市场需求不足、产品价格低位徘徊、企业效益下行等诸多不利因素,行业运行总体平稳。01我国农药行业经济运行情况1.1 行业效益筑底回升

2025-05-0749

2025年中国种业​市场:政策加持下,本土龙头正改写全球种业格局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1410亿元,政策加持下基因编辑技术加速突破,本土龙头正改写全球种业格局。种业概况种子处于农业生产的最前端,对于农作物的产量、质量和抗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种业产业链上游为种子研发、化肥、农药、除草剂、育种采摘、农业机械等;中游为种子生产,可分为粮食种子、蔬

2025-04-2265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2025农药行业如何在政策与市场夹缝中突围?
农药与农业密不可分,农药需求来源于农业的发展,每年农药市场表现如何,与当年的农业政策息息相关,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农业政策的取向决定着农药市场走向。从今年的农业政策来看,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明确了″两持续、四着力″、扎实推进乡村

2025-04-09148

2025农药市场:政策″变革″、价格″跳水″、线上线下″大混战″——农资人如何破局?
2025年的农药市场,早已在春节后悄然拉开序幕。然而,踏入市场的那一刻,许多人不禁感叹:市场似乎变了。正如有人所言,每年老天都会给出一份考卷,而今年的题目似乎格外难解。2024年11月初发布的《意见征求函》,犹如一场地震,震撼了整个农资市场。有人甚至称之为″有史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变革″。面对″一证一标″、″禁

2025-03-2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