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大田机器人的四大领域应用现状与技术突破

2025-09-01 17:57760

大田农业机器人是指在大田环境下从事作物表型、农情巡检、墒情检测、杂草去除、土地平整、特种选择性作物收获等任务的自主作业装备,其关键技术包括精准导航、机器视觉、智慧决策、自主行走和智能作业控制等。


# 01

信息获取类机器人


大田信息获取类机器人主要完成作物发育表型、作物长势、病虫草害、土壤理化性质等信息采集,可用于品种选育、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作业决策。其主要技术难点在于种类繁多的高性价比机载传感器研发,以及田间高效巡检平台自适应快速稳定行走设计问题。


荷兰Phenospex、德国LemnaTec和法国RoboPec公司开发了龙门式和悬臂式植物表型机器人,通过叠加3D和多光谱信息准确测量最大植物高度、3D叶面积、叶片角度、光穿透深度等形态参数,具有高精准度、完全自动化、不受照明条件影响、可实现昼夜扫描等优点,实现了每天10000平方米的高通量分析(图1a~1c)。SHAFIEKHANI、MUELLER-SIM和BAO等人研制了田间移动式作物表型分析机器人,实现了作物茎秆强度及几何形态的高通量测量(图1d、1e)。上海交通大学张伟军等开发了全地形适应性田间作物巡检机器人,采用8轮错位构型与主被动复合柔性驱控算法,保障了行进过程中机载激光传感器和鱼眼相机图像获取的稳定性(图1f)。


QQ20250901-105249.png

图1 高通量表型检测机器人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BAYAI等人开发了一种高通量油菜植物表型监测分析移动机器人平台(图2)。该平台具有GIS标注功能,实现了高通量大范围精准图像获取和表型分析。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KAYACAN等人提出了采用激光环视扫描、实时目标定位和场景重构方法开发高速表型分析机器人,能够实现在高粱或玉米等行间作物冠层之下的测量植物茎强度、叶片直立性、叶片发病率、植被指数(GRVI)等表型数据。


640 (1).png

图2 高通量油菜表型监测分析平台

1.GPS天线 2.机械臂 3.油菜畦 4.检测设备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KAYACAN等人开发了一种应用于玉米田冠下的轻小型机器人TerraSentia(图3)。该机器人利用机器视觉算法自动驾驶穿越田地来收集作物数据。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它还可以监测早期植物生长活力、识别疾病和估计农作物产量。


640 (2).png

图3 TerraSentia作物巡检机器人


农情巡检方面,罗锡文、何勇团队利用无人机、结构光技术和地面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继等方法采集农田信息和获取植物三维形态结构,满足了农田信息数据采集和监控的生命周期长、传输数据可靠、覆盖面积广的要求。


# 02

田间耕种类机器人


田间耕种类机器人是指通过自主导航、智慧决策和精准化作业的伺服控制技术,实现大田生产土地耕整一致性、播种精量化、移栽智能化的机器人,它能够保障大田种床平整度,降低播种移栽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相较于其他农业机器人,播种/施肥/移栽机器人相对成熟。其主要技术难点在于高精度高程图实时绘制、对特殊形态种子的精量播种、漏播监测和补种,以及移栽中的高速识苗取苗剔苗补苗问题。


作业区平整地作业是全程自主作业的基础,联适导航公司研制的自主平地机器人根据机载高精度北斗卫星实时测量平地机具在作业轨迹点的高程信息,并绘制高程图,继而与方案图中目标高程进行对比,系统作业时通过实时计算不同定位点的高程差自主调整平地铲高度,从而精准获得平地效果(图4)。ZHOU等人研究了农田三维地形图绘制、不平水田硬底层平整前馈补偿控制、平整路径规划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基于北斗的水田智能化精准平整作业。John Deere公司开发了无人驾驶激光平地机,实现激光平地机群协同作业,提升了作业效能。


640 (3).png

图4 基于高程地图的激光平地机器人作业方案


德国乌尔姆应用科学大学的BLENDER等人开发了管理集群播种机器人的OptiVisor云控系统,可以协调控制多机器人机群的播种模式、播种密度、路径规划、播种补种、多机避碰。魏新华等人设计了穴盘苗全自动移栽协调控制系统,实现了苗盘横向进给运动、取苗机械手纵向往复运动、垂直取放苗和喂苗动作的电动气动复合伺服控制,保障了地轮行进速度和移栽动作的时序协调,钵苗移栽成功率达到96.9%。


# 03

田间管理类机器人


田间管理类机器人是指通过自主导航、视觉识别与定位和精准作业控制技术完成除草、喷药、追肥等功能的机器人,主要针对病虫草害实现精准对靶施药,针对作物生理需求实现按需变量追肥,提高农药和肥料利用率,提高农产品品质,减少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它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作物杂草高精度实时识别、精准对靶作业等。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MCCOOL等人研发了新一代作物和杂草管理机器人AgBot II(图5),以机器人团队协作方式在田间自主导航、施肥、除草,杂草检测和分类识别成功率在90%以上。


640 (4).png

图5 AgBot II机器人


美国John Deere、BlueRiver公司研发的智能除草机器人采用新一代See&Spray化学杂草控制技术,利用高分辨率摄像机实时识别杂草,实现了单株杂草个性化喷施,大大降低杀虫剂使用量(图6a)。瑞士EcoRobotix公司研发了太阳能驱动的除草机器人,应用机器视觉、GPS和其他传感器自主跟踪作物行并以95%的精度检测定位杂草,然后通过并联机械臂以高响应速度将小剂量的除草剂直接喷到杂草上,可减少农药用量20倍(图6b)。美国Carbon Robotic(CR)公司研制了大田除草机器人,利用人工智能和激光模组来进行大田除草,二氧化碳激光模组阵列每50 ms发射一次,精度控制在3 mm内,可以同时对8处目标进行激光除草(图6c)。法国的Naio Technologies公司研发了不同尺度的系列纯电动力农业机器人,采用四轮驱动四轮转向的田间U形行间转向,可完成大田杂草控制、中耕等作业以及采集作物的数据,辅助作物产量管理(图6d)。


QQ20250901-105506.png

图6 典型大田除草机器人


李南等人设计了电驱动田间锄草机器人,以中小功率拖拉机为配套动力,机器视觉系统实时对作物和杂草进行识别与定位,伺服电动机驱动月牙形锄草刀对行护苗锄草,伤苗率小于10%,杂草锄净率约为90%。


# 04

田间收获类机器人


大田收获类机器人是指通过机器视觉等技术识别与定位、选择作业对象并依据对象特征实现差异化精准收获控制的机器人,它关注无法大规模自动化采收的对象,同时注重收获作业的高效性和适应性,弥补了农机装备在精细选择性收获作业方面装备的不足。其主要技术难点是高效、低损收获末端执行器设计与控制。


翟长远等人将无人驾驶技术、机器视觉与甘蓝收获技术结合,研制了大田甘蓝自主收获机器人(图7a),通过北斗系统定位种植行后将采收臂与甘蓝对齐、机器视觉微调后完成对行采收作业,同时通过传输通道将甘蓝运至协同运输的自动行驶车辆。美国CROO Robotics研发了大田高垄草莓收获机器人(图7b),利用草莓与茎叶的位置差异,设计了柔性茎叶和草莓果分离末端执行器和开合式硅爪采收轮,通过旋转光学相机识别定位目标草莓,实现了快速采收、输送和集箱。


640 (6).png

图7 大田甘蓝、草莓收获机器人


荷兰Cerescon、AvL Motion公司研发了产品化的白芦笋选择性收获机器人。前者采用了基于介电特性的垄面下芦笋检测,白芦笋收获末端执行器和双臂并行收笋机构等技术,实现了最大采收效率0.3 hm2/h。后者采用光学视觉手段检测出土笋芽,设计了基于回转链循环的多末端执行器,实现了垄上多个白芦笋的入土、切割、柔性夹持和出土集箱过程,每株平均收获时间为1.3 s(图8)。


640 (7).png

图8 大田白芦笋收获机器人


来源: 公众号: 农业行业观察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2024-2025全球农业无人机法规更新清单:哪些国家放宽了限制?
2024-25年,全球农业无人机应用版图持续拓展,有些国家的法规从 ″仅允许试验性使用″ 到 ″开放大面积喷洒作业″,有些国家从 ″仅允许特定作物作业″ 到 ″开放所有场景应用″。这些变化背后,是各国对农业无人机科技的认可,以及对新技术支持农业发展的肯定。随着政策环境日臻完善,农业无人机行业如沐春风,以蓬勃之势

2025-09-175

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在纳米农药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赵晨/张志祥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刊物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1区,影响因子13.3),发表了题为″Double-layer nanopesticide for duckweed management: Employing natural α-Terthienyl to disrupt the leaf epidermal to enhance the efficacy of prometryn″

2025-09-1232

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在红火蚁精准防控制剂研究中再获新进展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赵晨/张志祥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刊物《Carbohydrate Polymers》(1区,IF=12.5)上发表了题为″Prey-mimetic alginate microspheres for targeted control of red imported fire ants″的研究论文。入侵害虫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对生态、农业和公共健康构成了严

2025-09-1143

植保所揭示RNA干扰:植物抗病毒的″重要武器″不断更新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联合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病毒学实验室受邀在Plant Communications (IF=11.6)发表综述文章,题为″Antiviral RNA interference in plants: increasing complexity and intertwining with other biological processes″,系统总结了RNAi在植物抗病毒中的经

2025-09-1138

FAO农药航空施药的国际现状
在许多国家,航空施药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实践。载人飞机主要应用于大面积农场集中分布的国家。美国是全球载人航空施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2020年,美国航空施药行业的年处理面积约为: ❖5,100万公顷农田; ❖190万公顷蚊虫防治区域; ❖206万公顷森林; ❖320万公顷牧场与草原; ❖8万公顷通行权地带; ❖28万公顷水生杂草防

2025-09-0942

植物保护数据要素化改革!10所高校联合行业企业构建多模态植保高质量数据集
近日,由贵州大学牵头申报″全国作物病虫草-农药多模态植物保护高质量数据集″获国家首批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先行先试项目,成为全国农业领域六个试点之一,也是贵州省目前唯一一个高质量数据集国家建设试点单位。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我国在农业植保高质量数据集建设领域的空白,更使贵州大学成为植物保护数据要素化改革的领跑

2025-09-0849

Carbon Robotics开始面向欧洲市场生产二代激光除草机LaserWeeder G2
Carbon Robotics 公司两年前已在西欧交付首批 LaserWeeder 激光除草机,今年9月起,将在荷兰艾默伊登市(IJmuiden)为欧洲市场生产二代激光除草机LaserWeeder G2。Carbon Robotics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农业科技初创企业,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通过人工智能(AI)与机器人技术革新传统农业作业模式,尤其在精准除草和

2025-09-0856

科迪华农业解决方案副总裁Brian Lutz:AI 已走进田间,成为农业创新的新引擎
你是否想到过,人工智能(AI),这个听起来很前沿的技术,其实早已悄悄″潜入″最古老的产业——我们赖以生存的农业?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农业科技企业,科迪华农业科技正借助谷歌AI的力量,推动一场前所未有的农业革命:从种子遗传学到作物保护,全面提升粮食生产的效率与可持续性。″农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与每个人日日相关

2025-09-0475

激光除草机器人公司蔚蓝引擎完成天使轮融资,计划针对不同场景推出细分产品
近日,精准农业机器人企业蔚蓝引擎(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蔚蓝引擎)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司南导航。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产品的研发升级、量产、厂房及产线的建设以及市场拓展、布局工作,加速激光除草机器人在农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公司创始人兼CEO赵志武表示,司南导航与蔚蓝引擎在此之前已在智慧农

2025-09-0462

大疆农业无人机巴西市占率提升62%背后的本土化方法论
2023年的巴西,干旱覆盖约50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9%,这是自199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田地龟裂、作物枯萎,农民面临生计危机。传统人工喷洒和机械作业在效率与成本上已难以支撑。就在这一背景下,大疆农业无人机实现了逆势增长:市占率提升62%,单机年均创收4.2万美元。原本面向消费市场的无人机,如何成为农民的″刚

2025-09-0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