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采购

  • 发布采购
  • 管理采购

发供应

  • 发布供应
  • 管理供应

中国油菜田农药产品登记总量达557个,精喹禾灵、烯草酮等除草剂占比68.76%

   2025-10-10 320
导读

摘自:《农药》作者:刘泽渊,魏有海,郭良芝,程亮,王雪油菜Brassica napusL. 属十字花科作物,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的食用植物油来源之一,兼具油、花、蜜等多维度利用价值。油菜在我国种植约700万hm2,年产量约1400万t,目前正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能源等工业用油领域,保证油料作物生产是我国粮食生产安全

摘自:《农药》

作者:刘泽渊,魏有海,郭良芝,程亮,王雪


油菜Brassica napus L. 属十字花科作物,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的食用植物油来源之一,兼具油、花、蜜等多维度利用价值。油菜在我国种植约700万hm2,年产量约1400万t,目前正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能源等工业用油领域,保证油料作物生产是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贸易战略意义。近年来,随着油菜种植面积的日益扩大,其病虫草害发生也呈现出高发、重发趋势,限制油菜的 产量和质量。下文通过查询中国农药信息网,对我国2025年3月1日前获批登记并在有效登记状态的油菜田农药登记信息进行系统统计分析。


1、油菜农药产品登记现状


农药登记是农药产品进入市场的重要关口,登记农药产品结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农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截至2025年3月1日,中国农药信息网在油菜上所登记产品总量达 557 个,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有 383、133、19、22个,占比分别为68.76%、23.88%、3.41%和3.95%(见图1),以除草剂为主导,杀菌剂次之,而杀虫剂和生长调节剂的比例显著偏低。


QQ20251010-094325.png


1.1 除草剂登记情况


油菜田登记的383个除草剂产品中涉及43种有效成分,精喹禾灵、烯草酮、高效氟吡甲禾灵、乙草胺、草除灵5种除草剂登记的企业较多,施药方法以茎叶喷雾处理为主。除草剂单剂产品有 25 个,占59.52%,复配剂产品有17个,占40.48%,其比例较为接近(见表1)。


QQ20251010-094505.png

QQ20251010-094600.png


农药剂型质量和性能对药效的发挥和利用至关重要。除草剂剂型包括了乳油、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可溶液剂、可溶粉剂、可溶粒剂、微囊悬浮剂、水剂、水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和微乳剂等,其中乳油产品有 276 个,占全部剂型 70.24%,在市场具有主导地位;悬浮剂30个,占7.83%;水剂24个,占6.28%。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有精喹禾灵、烯草酮、高效氟吡甲禾灵等,阔叶杂草除草剂较少,主 要为草除灵、二氯吡啶酸、氨氯·二氯吡等茎叶喷雾除草剂以及乙草胺、异丙草胺等土壤处理除草剂。 从农药的毒性来看,均为低毒或微毒产品。近20年来除草剂登记数量整体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见图2、图3),在2008、2009年分别登记了125、106个 除草剂产品,是除草剂登记最多的2年,随后几年除草剂登记数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尤其近5年除草剂登记较少,并且每年不超过10个除草剂产品。


QQ20251010-094826.png   QQ20251010-094929.png


383个除草剂产品中我国境内企业登记的有369 个,生产企业分布在我国24个省份及直辖市,集中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四川5个省份,产品登记数量为总登记数量的 67.21%,除草剂登记的市场集中度较高。登记除草剂最多的3家生产企业分别为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登封市金博农药化工有限公司、侨昌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境外企业在我国登记了14个产品。


1.2 杀虫剂登记情况


油菜田登记杀虫剂19个,其中单剂7个,占登记企业的87.50%,复配杀虫剂有1种,占12.50%(见表2), 涉及 7 种有效成分,登记数量排在前 3 位的有效成分是噻虫嗪、辛硫磷、溴氰菊酯,其中噻虫嗪产品共 11 个,占 57.89%,在油菜田杀虫剂市场占主导地位。剂型主要是水分散粒剂(4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 剂(3个)、颗粒剂(3个)、种子处理悬浮剂(3个),此外,登记的剂型还有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种衣剂、可溶液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各为1个。噻虫嗪、辛硫磷采用种子包衣拌种和土壤沟施靶向施用防治地下害虫,其他杀虫剂则是以喷雾的方式施用。从杀虫剂的毒性来看,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是微毒,5% 鱼藤酮可溶液剂和 25 g/L 溴氰菊酯乳油是中等毒性,其他产品毒性均为低毒。 近 20 年来(见图4) 油菜田登记产品的数量显著低于水稻、小麦等主粮作物,每年登记油菜田杀虫剂产品不 超过3个,其中2010-2013年、2018-2019年、2022-2023年3个时间段没有登记的杀虫剂产品。


我国境内企业登记的有 16个杀虫剂产品,境外企业在我国登记的有 3个产品,与除草剂相比,产品数量较少。境内生产企业分布于我国10个省份及直辖市,多集中在山东、江苏、河北、四川4个省份,占总登记数的 62.5%。登记杀虫剂前 3 的生产企业依次为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北农(海利)涿州种衣剂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宁市通达化工厂。


QQ20251010-095129.png


QQ20251010-095140.png


1.3 杀菌剂登记情况


油菜田登记的杀菌剂产品 133 个,涉及 20 种有效成分,排在前 5位的是多菌灵、三唑酮、异菌脲、腐 霉利、菌核净。杀菌剂产品(见表3)以单剂为主,有14 种 ,占总数量的 87.22%,复配剂有 7 种,占12.78%。有乳油、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种子处理干粉剂 5 种剂型,以可湿性粉剂、悬浮剂2 个剂型为主,依次为 99、24 个产品,分别占全部产品的 74.44%、18.05%。杀菌剂市场呈现显著靶标单 一化特征,集中菌核病防治如多菌灵、多·酮、异菌 脲、腐霉利、菌核净等, 霉灵用于防治立枯病,乙蒜素用于防治油菜霜霉病。杀菌剂通常以喷雾施用, 但霉灵和小盾壳霉 CGMCC8325 分别使用种子包衣和喷施于地表后覆土施用,主要预防土传病害。 农药毒性以低毒为主,有少数产品为中等毒性和微毒,如乙蒜素和恶腐霉·福美双属中等毒性,异菌脲、 腐霉利和哈茨木霉菌为微毒。图5 记录了54个油菜杀菌剂登记数量情况,近20年来,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2008年登记有 14个产品,2009年为 10个 产品,近 5年登记杀菌剂较少,2022年至今为止没有新的产品登记,而中国农药信息网上 1个乙蒜素、异 菌脲和腐霉利,2 个甲基硫菌灵,4 个代森锌和菌核净,以及 66 个多菌灵,共 79 个油菜杀菌剂产品缺少首次批准日期,并未放入图中。


QQ20251010-095525.png


QQ20251010-095446.png


我国境内企业登记的油菜田杀菌剂产品129个, 生产企业分布于我国 19 个省(直辖市),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安徽、四川,产品登记数量占总登记数的63.57%,与油菜除草剂产品登记的省份相似,表现出我国农药登记的市场集中度较高,其次河北、湖北、 江西、浙江等地。杀菌剂登记前3的生产企业分别为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河北冠龙农化有限公司、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境外企业在我国登记了4个产品。


1.4 生长调节剂登记情况


登记在油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 22 个,涉及7 种有效成分,排在前3位的是多效唑、敌草快、糠氨基嘌呤,均为单剂(见表 4)。所登记的产品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剂、可溶液剂、悬浮剂 4种,以可湿性粉 剂有 15 个产品,占 68.12%,为最多。多效唑、28-表高芸苔素内酯、二氢卟吩铁等用于调节油菜生长,敌草快和烯效唑用于催枯和增产作用。施用方法均为喷雾法;从调节剂的毒性看,除登记的5%糠氨基嘌呤悬浮剂和 0.02% 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为微毒外,其他产品均是低毒。近20年来(见图6),2008年登记了12个 产品,数量最多,2011-2016 年、2022-2023 年没有登记的生长调节剂产品,其他年份则少于2个。境内企业登记的用于油菜的生长调节剂 21个,企业分布与我国的 12 个省份(直辖市),主要集中在江苏、四川、上海3个省(直辖市),登记数量占54.55%,四川润尔科技有限公司登记生长调节剂较多。境外企业在我国仅登记有1个产品。


QQ20251010-095730.png


QQ20251010-095744.png


总结


1、农药登记数量种类不均衡。油菜田除草剂登记和杀菌剂占比较高,分别为 68.76% 和 23.88%,而杀虫剂和生长调节剂占比较低,只有 3.41% 和 3.95%,农药产品结构 失衡,主要针对杂草和病害的防控,而对于虫害和生理调控较少。


在病害防控方面,菌核病是油菜上的高发病害, 对油菜产量和品质有严重影响,杀菌剂主要集中在 菌核病的防治,多菌灵产品占杀菌剂总量 59.4%。油菜霜霉病也是 油菜生产中的一大隐患,严重影响油菜产量和品质, 在 2006-2016 年,造成实际损失年均 2.75 万 t,但目前登记用于油菜霜霉病的仅有乙蒜素1种,未来需加快研发和推广更多高效、低毒的防治药剂,并结合农业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油菜霜霉病等病害,保障油菜生产安全。在虫害防控方面,噻虫嗪占杀虫剂产品57.89%,其主要防治蚜虫、黄条跳甲等主要虫害,为防止产生抗药性,使用混剂产品如丙唑·多菌灵、异菌· 氟啶胺、腐霉·多菌灵等能有效减少单位面积的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在草害防控方面,登记的用于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产品有61个 ,占16.93%,比例较少,而且油菜类型、种植和耕作制度的不同进一步增加了油菜田除草的复杂性。在生长调节剂方面,以调节生长的产品为主,而油菜催枯剂只有 2个产品。


2、油菜田农药传统剂型比例较高,环保剂型结构待升级。目前,我国油菜田除草剂、杀菌剂剂型种类多, 其中乳油占比较高,而杀虫剂和生长调节剂剂型较少,以可湿性粉剂为主,绿色、水基化剂型占比较低, 应鼓励企业转型生产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环保剂 型。虽然乳油和可湿性粉剂的数量领先,但与当年产品登记总量的比例呈现递减趋势,从登记时间上看,近年来,我国登记农药环保型剂型的数量是上升的,剂型优化明显,未来鼓励和扶持企业加大农药新品种研发力度,加大生物农药研发筛选力度,改良传统剂型和研发环保新剂型,针对农资经营者开展经营管理技术培训,全面提升科学用药水平,加速剂型结构升级,实现油菜植保的可持续发展。


3、农药企业的区域化分布,中西部地区发展待加强。中国油菜田农药生产企业分布具有区域集中度和产业链协同企业等特征,主要集中在江苏、上海、 山东、安徽等地,这些地区是油菜种植的集中区域,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种植面积大,市场需求旺盛,农药企业能够更高效地服务当地农户,减少物流成本,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目前农药企业在西北地 区的分布较少,中西部地区的农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偏远地区的农户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农药产品和技术支持,尽管部分企业依托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创新,但整体行业仍存在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绿色农药和生物农药领域,研发投入和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建立了 2300个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并推动生物防治等低污染技术研发,技术推广仍呈现显著的地域失衡,东部沿海地区推广率达65%,而西部地区推广率仅为 35%,这种区域差异也导致绿色防控技术难以全域覆盖。


来源: 农药-CNKI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hr1688.com/news/show-184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744811595@qq.com。
 
更多>同类资讯
  • chr1688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7834862058

请手机扫码访问

客服

客服热线:17834862058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