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2024年我国小麦供需形势及市场行情

2025-02-11 16:26570

2024年,是我国小麦丰产刷新历史的一年,全国小麦总产量首次突破1.4亿吨,单产继续提升、质量稳步提高;但受宏观形势、人口结构老龄化等因素影响,我国小麦制粉消费有所下降,并且受制于玉米价格大幅回落,小麦饲用消费亦明显减少;小麦进口量虽有所下降,但年度总量依然超过1000万吨。


2024年小麦价格大幅下跌,上半年麦价大跌12%,新麦上市后,政策增储支撑价格,麦价跌势放缓,下半年跌幅仅约4%。最终,2024年小麦行情以2830元/吨起步,以2400元/吨收尾,全年下跌超15%。


2025年,小麦生产仍将面临异常天气挑战,进口总量预计大幅下降;各类经济刺激政策持续推出,整体消费有望逐步好转,饲用有望恢复;最低收购价格上调至1.19元/斤,显示政策托底决心。因此,当前小麦″政策底″已经较为明显,各种有利因素综合发力,新年度麦价有望企稳向好。


2024年我国小麦供需形势回顾


1. 小麦单产提升,产量首次突破1.4亿吨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2024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提供的数据,2024年我国小麦播种面积23587.4千公顷,比2023年减少39.5千公顷,同比下降0.2%;小麦单位面积产量5939.6公斤/公顷,比2023年增加150.8公斤/公顷,同比增长2.7%;小麦总产量14009.9万吨,比2023年增加359万吨,同比增长2.6%。


QQ20250211-105543.png


2024年我国小麦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在种植面积稳定的基础上,持续的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和田间管理水平提高,为小麦增产奠定了基础;加之小麦生长期气候条件配合较好,小麦单产得以大幅提升,一扫上一季″烂场雨″阴霾,最终成就了历史级别丰产。同时,整体粮质较2023年大幅改善,河南三等以上小麦占比达到97.3%,较2023年增加32.9个百分点;安徽三等以上小麦占比98.3%,较2023年增加13.1个百分点。


2.成本有升有降,小麦综合投入持平


年度小麦种植投入与上年度基本持平,但因小麦价格下跌,农户种植收益下降。2024年麦收后对河南省小规模种植户的调研结果显示,综合评估亩均投入约580元。其中,物质费用方面,因2023年″烂场雨″、种子费用增加,种植期化肥价格下跌、支出下降,病害防治压力较大、农药支出增加;机械作业、灌溉费、劳务成本总体稳中略降,综合判断投入持平。虽然亩产量显著恢复,但小麦价格下跌幅度较大,按2024年7月上旬二级市场价格1.22元/斤计算,出售标准品小麦亩均毛收入约1085元,综合测算平均收益约565元/亩,同比减少约55元。针对租地主体,考虑到地租成本,则部分地租较高的种植主体收益可能为负。


QQ20250211-110110.png


3.小麦品质较好,饲用消费同比减少


2024年,我国小麦产需再度呈现供大于求格局,主要原因是小麦消费的两大主力口粮和饲用均出现下降。据估算,小麦消费总量约12080万吨,同比下降1410万吨。其中,制粉消费8320万吨,同比减少80万吨,因2024年我国人口总量增长停滞,人口结构继续向老龄化发展;饲用消费约2200万吨,同比减少1300万吨,主要原因是玉米价格较低,大多数地区小麦饲用不具备性价比;工业和种用消费约1560万吨,同比减少30万吨,主因是种植面积保持平稳,白酒生产下降,小麦品质较好,进入酒精、制胶等领域的工业用小麦数量下降。


QQ20250211-110142.png


4.扩大收储规模,吸收市场过剩


供应由于新季小麦丰产,下游消费又不甚理想,新粮上市季各市场主体收购力度有限,小麦价格弱势运行。为了稳定市场价格,防止出现″卖粮难″现象,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安排,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在启动中央储备小麦轮入收购的同时,在小麦主产区全面增加2024年产小麦收储规模,以政策收购吸收过剩供应,稳定市场价格。截至2024年12月,中储粮累计在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8个小麦主产省设立了440个收购库点,有力支撑小麦市场。在政策收储支撑下,小麦主产区企业门前收购价格维持在2400~2500元/吨之间。


5.年度进口减少,美麦占比大幅下降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58亿吨,同比减少2.3%;进口金额为4908.1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减少14.5%。其中,小麦进口1118万吨,同比下降7.6%。这是自2020年以来我国小麦年度进口量首次出现下降,尤其是2024年四季度,因国内小麦供应充足、价格较低,小麦进口量断崖式下降,月度降幅达到70%~80%。从来源国看,小麦进口前五位依次是:进口澳大利亚小麦335.7万吨,占比约30%;进口加拿大小麦252.5万吨,占比约23%;进口法国小麦229万吨,占比约20%;进口美国小麦190万吨,占比约17%;进口哈萨克斯坦小麦约60万吨,占比约5.4%。其中,进口澳大利亚、法国、哈萨克斯坦小麦占比提升,进口美国小麦占比大幅下降,进口加拿大小麦份额基本稳定。


QQ20250211-110231.png


2024年我国小麦市场行情回顾


1.市场粮源充足,增储提振信心


2024年,国内小麦行情整体回落,按照价格下跌速度可以分为″急跌″和″缓降″两个阶段。


QQ20250211-110428.png


第一阶段(1月至5月中旬),由2830元/吨至2530元/吨的急跌阶段。2024年主产区小麦以2830元/吨开局,在经历了节前集中售粮和节后集中采购的震荡后,至3月份,在消费疲软的拖累下,小麦价格开始走弱。并且随着新季丰产预期逐渐明朗,部分囤粮主体开始出清库存,市场粮源充足,小麦价格以每月100元/吨的幅度下跌。至新粮上市前跌至2530元/吨,5个月时间下跌300元/吨,跌幅达10.6%。


QQ20250211-110449.png


第二阶段(5月下旬至12月底),由2530元/吨至2400元/吨,政策收购支撑下的缓降阶段。5月下旬新粮开始上市,初期产区企业收购价格在2480~2520元/吨水平,在产量高、质量好的背景下,面粉企业不担心缺粮,在补充库存之后,普遍降低收购力度。与此同时,玉米价格持续低于小麦,饲料企业并未大量采购小麦。因此,产区小麦收购价格快速回落至2400~2450元/吨。为防止″卖粮难″出现,从6月份开始,中储粮在产区大规模增储,市场信息显示,增储价格普遍在2500元/吨左右,强势支撑起产区价格,大幅缓解了小麦下跌趋势。至2024年底,口粮和饲用消费表现不佳,导致小麦价格持续阴跌,节日采购等因素并未托起麦价,仅有少部分主体在年底入市囤粮,多数主体仍在观望。2024年12月末,小麦主流收购价格维持在2400元/吨,7个月时间下跌130元/吨左右,跌幅5%。


2.产量质量俱佳,产区基本同价


2023年由于″烂场雨″袭击,导致部分地区小麦受损,因品质差异较大,小麦价格明显拉开档次。优质的″未受损″小麦相对稀缺,即使价格较高,依然受到储备库和面粉厂追捧;低品质的″受损小麦″由于价格低廉而性价比出众,被饲料企业大量抢购,市场主体各取所需使小麦收购快速进行。


而2024年,小麦产量、质量俱佳,各省对当地样品质量监测结果显示,主产区小麦品质普遍在三等以上,达到一等的比例较上年大幅提高。其中,河南一等小麦样品占比达63.1%,较上年升高46.6个百分点;安徽一等小麦样品占比67.5%,较上年升高29.2个百分点;江苏一等小麦样品占比73.3%,较上年升高19.0个百分点;河北一等小麦样品占比达80.6%,较上年升高24.9个百分点。


QQ20250211-110522.png


与此同时,主产区政策增储收购价格普遍在1.25元/斤水平,导致各主产省之间价差很小,玉米价格较低使得小麦饲用较少,综合导致主产区小麦品质相近、价格趋同、饲用减少。无论是主产区内的调剂互补,还是向纯销区的外发量,均较2023年明显下降,市场预估整体售粮进度可能不及上年。


3.储备暂停投放,稳定市场价格


2024年,托市小麦除新疆有少部分投放外,其他省份均未进行投放,相关库存压力顺延至2025年。同时,为稳定市场价格、给新粮上市腾出足够空间,各级地方储备小麦轮出销售在2024年5月份陆续暂停,并且几乎持续至年底12月份才逐步开启销售,其未完成的出库销售任务同样顺延至2025年,由此导致2025年储备投放压力可能较大。


4.托市政策给力,稳产增产有望2024年9月下旬,2025—202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公布。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且将最低收购价水平调整由一年一定改为两年一定。


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25年和2026年当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9元,即2380元/吨,较上年提高20元/吨,如生产成本等发生较大变化,将另行按程序调整。


同时,继续对最低收购价小麦限定收购总量为3700万吨,并分两批次下达,第一批数量为3330万吨,不分配到省;第二批数量为370万吨,视收购需要具体分配到省。


QQ20250211-110602.png


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已经连续五年上调,因小麦市场价格始终高于最低收购价,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从2021年至今均未启动。市场上对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否持续产生了一些疑虑,而本次政策的及时发布,再次强调了国家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的决心和恒心,消除市场杂音、稳定市场预期,为下一年度小麦稳产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 粮油市场报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2025年中国玉米生产十年增长、区域集中度与黑龙江单产领跑探因
玉米作为全球三大主粮作物之一,不仅是人类重要的口粮来源,更是畜禽饲料、工业深加工及生物能源领域的核心原料,在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支撑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作为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玉米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中国14亿人口的粮食供给安全,更与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国际贸易

2025-08-1511

阿根廷首批对华玉米出口启运交付,中、阿粮食贸易迈入新阶段
据外媒消息,阿根廷航运机构最新数据显示,阿根廷出口商ACA将向中国发运24718吨玉米,这是自2023年中国批准进口阿根廷玉米以来首次实际交付的贸易订单,标志着中阿粮食贸易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此次出口对阿根廷农业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全球主要玉米出口国之一,阿根廷此前因中国进口限制而长期无法直接进入这一庞大市场。

2025-08-147

中巴咖啡贸易迎来新机遇,183家巴西企业获对华出口许可
中国驻巴西大使馆于近日发布的消息表示,中国已向183家巴西企业颁发了允许咖啡产品出口中国的资质。根据相关信息,此项由中国海关总署(GACC)授予的出口许可自7月30日起正式生效,有效期为五年。巴西农业部长卡洛斯·法瓦罗(Carlos Fávaro)也在其社媒上转发了这则消息。目前,巴西对中国的咖啡出口量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2025-08-0527

2024/2025年度俄罗斯粮食出口领先,中国进入其部分品种前五大进口国
在过去的农业年度里(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俄罗斯小麦在国外市场的需求表现适中。与前两季相比,出口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俄罗斯小麦产量较为紧凑,但在全球小麦市场仍保持了20%的领先份额。2024年产量到底是多少?据俄罗斯联邦统计局(Rosstat)统计,2024年俄罗斯粮食产量(不包括新领土区域)达1.259亿吨,

2025-08-0445

巴西最大咖啡产区遭遇罕见冰雹天气,咖啡作物造成严重损失
7月25日,巴西最大咖啡产区——米纳斯吉拉斯州南部地区遭遇了罕见冰雹天气,对尚未采摘的咖啡鲜果造成一定损失。据米纳斯吉拉斯州南部地区的咖啡种植者称,自从事咖啡工作以来,从未在该地区见到过如此惊人的冰雹天气,预计造成未采摘的咖啡鲜果一半的损失。根据当地咨询机构Safras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巴西已经收获今年

2025-07-3130

俄罗斯政府宣布暂停自2021年对葵花籽油及葵花籽粕实施的浮动出口关税
俄罗斯政府于7月24日通过第1091号决议,宣布暂停对葵花籽油及葵花籽粕实施的浮动出口关税。官方表示,此举将有助于增加出口量,并在秋季农忙前夕为葵花籽种植者和加工企业提供有力支持。根据此前关税水平,2025年6月葵花籽油出口关税为7,119.8卢布/吨,7月降至4,739.3卢布/吨;葵花籽粕关税则从6月的1,244.1卢布/吨降至7月

2025-07-2942

阿根廷削减大多数农产品出口关税,以提振出口
外媒7月27日消息: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周六宣布削减大多数农产品出口关税,以便提振农产品出口。   米莱表示,过去20年里阿根廷农产品出口一直受到出口关税的制约。他进一步承诺,此次削减将是″永久性的″,在他执政期间不会恢复。   根据周六宣布的出口关税政策,牛肉出口关税将从6.75%降至5%;玉米从12%降至9.5%

2025-07-2933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投资7亿美元的大豆压榨厂将投产
外媒7月21日消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大卫城即将迎来一座新建的大豆压榨厂,预计将于8月底前启动商业运营。   这座由Ag Processing Inc(AGP)投资7亿美元的工厂不仅将为当地带来80个就业岗位,更将显著提升内布拉斯加州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的大豆产业价值链。   AGP是一家总部位于奥马哈的农业综合企业,由代表美国各地

2025-07-2342

巴西粮食产量预期再上调,逼近 3.4 亿吨!
有利的天气条件、种植面积的扩大、技术投资的增加以及公共政策的支持,促使巴西国家供应公司(CONAB)再次上调了对 2024/25 年度粮食产量的预测。在 10 日发布的作物报告中,该机构预计粮食收成为 3.396 亿吨,比 6 月份的预估高出 1.1%。与 2023/24 年度相比,增幅为 14.2%,即增加 4220 万吨。据 CONAB 称,巴西全国总种

2025-07-1537

破局90%依赖!非洲能否成为中国大豆安全版图的″B计划″
来源:《世界农业》——中非大豆产业合作前景探析作者: 徐加,龙盾,沈岱松,等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规模持续增加,进口来源地高度集中,2023年自巴西、美国、阿根廷3国进口量占进口总量90%以上;加之近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剧了农产品贸易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推动大豆进口来源多样化、保证大豆国际供给稳定性意义重

2025-07-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