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新型螺环季酮类杀虫/螨剂——螺甲螨酯,专利已逝、国内登记稀缺

2025-08-05 17:36130

螺甲螨酯(spiromesifen)是由拜耳公司1999年开发的新型螺环季酮酸(具有环状酮-烯结构的氧代丁内酯)类杀虫/螨剂,是继螺螨酯和螺虫乙酯之后拜耳开发的又一螺环季酮结构的化合物,目前被广泛开发用于防治粉虱和叶螨,同时对榆蛎盾蚧以及叶蝉类等害虫也有很好的兼治效果。

QQ20250805-095056.png


01

产品简介


英文名称:spiromesifen

中文名称:螺甲螨酯

其他名称:螺虫酯;賜滅芬。BSN 2060;Forbid;Oberon.

化学名称:[2-氧亚基-3-(2,4,6-三甲基苯基)-1-氧杂螺[4.4]壬-3-烯-4-基] 3,3-二甲基丁酸酯

分子式:C23H30O4

相对分子质量:370.482

CAS登录号:283594-90-1

结构式:


QQ20250805-095107.png


理化性质:原药为白色粉末。熔点96.7~98.7℃。蒸气压7×10-3 mPa(20℃)。KowlgP 4.55(无缓冲,20℃)。Henry常数2×10-2 Pa·m3/mol(20℃,计算值)。密度1.13(20℃)。水中溶解度0.13 mg/L(pH 4~9,20℃);有机溶剂中溶解度(g/L,20℃):正庚烷23,异丙醇115,正辛醇60,聚乙二醇22,二甲基亚砜55,二甲苯、1,2-二氯甲烷、丙酮、乙酸乙酯和乙腈中均>250。稳定性:水解DT50 53.3 d(pH 4)、24.8 d(pH 7)、4.3 d(pH 9,25℃);2.2 d(pH 4)、1.7 d(pH 7)、2.6 h(pH 9,50℃)。


02

作用机理


螺甲螨酯属于类脂合成抑制剂,通过干扰害虫脂质体的生物合成,从而影响害虫能量代谢活动,最终杀死害螨。同时还可以产生卵巢管闭合作用,降低螨虫和粉虱成虫的繁殖能力,大大减少产卵数量。 


由此可知,螺甲螨酯的杀虫速度较慢,但螺甲螨酯具有很好渗透性,可穿透植物蜡质层,同时具有较长的持效期。

03

应用


应用作物:玉米、棉花、马铃薯、蔬菜(番茄、茄子、黄瓜、甜椒等)及其他园艺作物(苹果、柑橘等)。


靶标害虫:烟粉虱、白粉虱、叶螨、茶黄螨、木虱、叶蝉、介壳虫、盲椿象等。


开发剂型:22.9%螺甲螨酯SC、240克/升螺甲螨酯SC。


生物活性:田间试验,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气候条件下做田间试验,发现螺甲螨酯对粉虱和叶螨都有很好的防效。24%螺甲螨酯SC对粉虱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处理剂量为96、120、144g.ai./hm2,第3-7d对棉粉虱的防效分别为75%、74%、80%,第8-14d对棉粉虱的防效分别为76%、77%、82%,第15-21d对棉粉虱的防效分别为70%、71%、90%。24%甲螨酯sc对叶螨表现出很好的杀螨活性:处理剂量为96、144、192g.a.i./hm2,第3-7d对二斑叶螨的防效分别为92%、92%、85%,第8-14d对二斑叶螨的防效分别为95%、95%、96%,第15-21d对红蜘蛛的防效分别为94%、98%、96%,第22-28d对二斑叶螨的防效分别为 92%、97%、95%。


04

登记情况


国内:


目前国内仅潍坊丰登记了仅限出口的98%原药和240g/L螺甲螨酯悬浮剂。其中原药仅限出口到巴拿马、墨西哥。 2024年3月20日,增加出口到墨西哥。制剂仅限出口到巴拿马、洪都拉斯、尼加拉瓜、新西兰、墨西哥、阿塞拜疆。质量分数22.8%。 2023年10月27日,增加出口到新西兰。 2024年9月29日,增加出口到墨西哥、阿塞拜疆。


QQ20250805-095125.png


印度:Best Agrolife Limited在印度的登记


QQ20250805-095135.png


巴拿马登记:


QQ20250805-095144.png


05

专利情况


专利名称:3-(2,4,6-三甲基苯基)-4-新戊基羰基氧基-5,5-四亚甲基-△3-二氢呋喃-2-酮用于防治粉虱的用途

申请号:CN00802917.2

申请日:2000/01/14

专利号:CN1336797A

其他国家专利:ZA200105107B、US6436988B1、TR200102120T2、PT1152662E、JP2002535254A、JP4491145B2、IL143868A、ID30160A、ES2202051T3、EP1152662A1、EP1152662B1、WO0042850A1、CN1336797A、CN1174676C、BR0007583A、BRO007583B1、AU2541500A、AT249741T、AR022293A1。

摘要:本发明涉及3-(2,4,6-三甲基苯基)-4-新戊基羰基氧基-5,5-四亚甲基-Δ3-二氢呋喃-2-酮用于防治粉虱科的昆虫的用途。


06

合成路线


路线一:以环戊酮和氰化钠为起始原料经加成,醇解,取代,环合等反应制备,合成路线如下:


QQ20250805-095151.png


路线二:以1-羧基环戊醇、2,4,6-三甲基苯乙酰氯和3,3-二甲基丁酰氯为原料制备,合成路线如下:


QQ20250805-095300.png


07

复配推介


根据靶标害虫,企业自身情况、市场等的不同进行选择性复配,如靶标害虫为粉虱可选择与氟啶虫酰胺、吡啶喹唑啉、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烯啶虫胺、呋虫胺、杀虫环、乙虫腈、乙酰虫腈等,靶标为叶螨可选择与阿维菌素、乙螨唑、氟啶胺、炔螨特、丁氟螨酯、腈吡螨酯、氟螨啶等,还可与噻嗪酮、毒死蜱复配增加对介壳虫的防效,和唑虫酰胺复配增加对盲椿象的防效,和噻虫啉复配增加对天牛的防效。

08

前景展望


螺甲螨酯作为螺环季酮酸类杀虫/螨剂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市以来,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特别是南美和亚太市场需求旺盛,茶叶、设施蔬菜、柑橘市场螨类抗性较为严重,其开发潜力巨大。目前螺甲螨酯价位较高,国内终端市场可能面临一定的价格竞争,合成方案需进一步优化。制剂层面上,特别是杀螨,剂型、粒径、表面张力等关键指标将会直接影响杀螨效果,需进一步优化。另外螺环季酮酸类化合物独特的结构可能会对部分植物产生药害,推广过程中也应注意。在绿色农业转型背景下,螺甲螨酯有望在果树、蔬菜等高附加值作物市场率先突破,中期可拓展至大田作物综合防治体系。


来源: 公众号:李祝明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ISO农药命名委员会秘书处正式落户沈阳,沈化院担纲运行
近日,国家标准委发布通知,通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中国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杀虫剂和其他农业化学品通用名称技术委员会(ISO/TC 81)秘书处承担国,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为秘书处承担单位。这是我国在农业标准化领域承担的首个国际秘书处,也是首个落户辽宁省沈阳市的国际秘书处。据了解,国际标准化组织杀虫剂和其

2025-08-0414

FAO发布2023全球农药用量数据:总用量372.8万吨趋稳,区域差异显著
2025年7月15日,FAO官网上发布了世界各国/地区的2023年农药用量数据。2023年全世界农药总用量3728162吨。世界各国农药用量2023年世界上农药用量最大的20个国家分别为:巴西(用量为800652吨,占总用量的21.48%),美国(用量为429501吨,占总用量的11.52%),印度尼西亚(用量为294935吨,占总用量的7.91%),阿根廷(用量

2025-08-0414

清原专利杀虫剂氯虫啶获ISO临时通用名,新一代水稻杀虫解决方案即将登场
日前,清原自主创制的全新专利化合物Flupymezotiaz(氯虫啶)获ISO临时通用名。CAS REG. No:3060345-81-2中文化学名称:1-((2-氯噻唑-5-基)甲基)-3-(3-(5-氟嘧啶-2-基)苯基)-9-甲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1-鎓-2-醇盐IUPAC NAME:1-[(2-chlorothiazol-5-yl)methyl]-3-[3-(5-fluoropyrimidin-2-yl)phenyl]-9-methyl-

2025-08-0416

草甘膦价格上行引发市场关注,″内需托底″与″外需爆发″共振
近期草甘膦的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作为农药大单品,其价格悄然上行引发市场关注。自5月中旬以来,草甘膦的市场价格出现了回暖,根据百川数据显示,截止7月28日,草甘膦市场价格为2.6万元/吨左右,较5月初2.3万元/吨上涨3,000元/吨。草甘膦作为全球第一大除草剂,其价格波动始终由″需求—供给″的边际变化主导。此轮涨价的

2025-08-0410

新型SDHI杀菌剂氟茚唑菌胺的的合成方法优化研究
摘自:《农药》2025(07)作者:吴鑫; 张科; 张晓彤;吴鑫; 张科; 张晓彤(江苏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 是由意大利意赛格公司与美国富美实公司共同开发的一款新型吡唑酰胺类杀菌剂,开发代号IR9792/F9990,化学名称为3-(二氟甲基)-N-[(3RS)-7-氟-2,3-二氢-1,1,3-

2025-07-3139

南京红太阳再上调百草枯价格!42%母药1.5万/吨
7月30日,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再发关于42%百草枯母药调价的函,称当前百草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交货持续紧张,公司决定将42%百草枯母药上涨至1.5万/吨,制剂同步调价。此前2025年4月16日,红太阳就发布了一次调价通知函,将百草枯42%母药及相关制剂的产品售价上调5%;中间体吡唑酸(K酸)产品售价同步上调至22.5万/吨。

2025-07-3139

利尔创制植物免疫激活剂"甲噻诱胺",作物抗病增产新技术
利尔化学联合南开大学成功开发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免疫激活剂——″甲噻诱胺″(专利号:ZL200610013185.5),标志着我国在植物免疫激活剂产业化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该产品通过激活作物自身免疫系统,为农业病害防治提供全新解决方案,现已成为我国作物抗病保健的标志性技术。甲噻诱胺结构式技术背景与核心突破植物

2025-07-3052

兽药成分替戈拉纳——杀虫杀螨活性高效广谱,具有显著开发价值
替戈拉纳(tigolaner)是拜耳作物科学公司2014年研发的新型芳基吡唑类杀虫杀螨剂,从结构上看可以看作是在唑虫烟酰胺的基础上通过结构优化衍生出的全新化合物。与异噁唑啉类和间苯二酰胺类一样,替戈拉纳也被认为是γ-氨基丁酸门控氯离子通道变构调节剂,众所周知,该类化合物具有化学结构新颖、作用机理独特,活性超高,杀虫

2025-07-3051

高纯度叶菌唑的制备:一锅法结合硫酸盐沉淀提纯工艺研究
摘自:《石油化工应用》2025(06)作者:曾著飞; 徐志伟; 王峰; 等(内蒙古冠仕达化学有限公司)叶菌唑,化学名为5-(4-氯苄基)-2,2-二甲基-1-(1H-1,2,4-三氮唑-1-甲基)环戊醇,是由日本吴羽化学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研制,并与美国腈氨公司共同开发的新型三唑类杀菌剂。叶菌唑的杀真菌谱非常广泛,且活性极佳。具有两种异构

2025-07-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