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草酯(Tolpyralate)是日本石原产业开发的具有苯甲酰基吡唑结构的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开发之初旨在应用于玉米田苗后防除部分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其具有活性高,有效成分用量在30-50g/hm2,;防效好,除草效果高于硝磺草酮、苯唑草酮或环磺酮;对玉米安全性高,可用于普通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等,诸多优点。目前也被开发应用于谷物田市场,大麦、小麦、水稻等苗后防除部分杂草。其中国专利期将于2029年5月19日届满,是值得期待的优秀化合物。
产品简介
英文名称:tolpyralate
中文名称:吡唑草酯
商品名:Brucia Flowable
化学名称:rac-(1R)-1-[2-乙基-4-[3-(2-甲氧基乙氧基)-2-甲基-4-甲基磺酰基苯甲酰基]吡唑-3-基]氧乙基碳酸甲酯
分子式:C21H28N2O9S
相对分子质量:484.520
CAS登录号:1101132-67-5
结构式:

三维结构式:

理化性质:吡唑草酯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在水中溶解较少,溶于有机溶剂如甲醇和乙酸乙酯。
作用机理
吡唑草酯属于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通过抑制植物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最终影响植物体内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从而导致植物枯萎或死亡。由于玉米对吡唑草酯吸收速度缓慢,并且能够通过4-羟基化作用快速地将吡唑草酯降解为无活性的化合物,从而表现出对玉米的高安全性。国际除草剂抗性行动委员会/美国杂草科学协会将其列为HRAC/WSSA27组 。
应用
应用作物:玉米、大麦、小麦、水稻,但水稻安全性稍差,需进行制剂优化或+解毒喹等安全剂使用。
杀草谱:地肤、风滚草、水麻、狗尾草、绿狐尾草、黄狐尾草、稗草、长芒苋、三裂叶豚草、百日草、苘麻等
可开发剂型:400g/L吡唑草酯SC、75%吡唑草酯WDG
专利情况
发明名称(原始国):ピラゾール系化合物、それら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らを含有する除草剤
申请号:JP2009118000A
申请日:2009.05.14
公开(公告)号:JP2010180198A;JP5449855B2
公开(公告)日:2010.08.19;2014.03.19
申请(专利权)人:ISHIHARA SANGYO KAISHA
发明人:TSUKAMOTO MASAMITSU; KIKUKAWA KOJI; NAGAYAMA SOICHIRO; OKITA TATSUYA; HATA YUJI
其他国家专利:DK09750680T、CN200980118134、CO10137673A、ARP090101770A、MD20100122A、EP09750680A、CN200980118134、WO2009JP59489、、PE2009000700A、MD20100122A、US20090993760A、PL09750680T、EP09750680
合成路线
路线一:日本石原在专利JP2009118000A报道了吡唑草酯的合成路线,即以2,6-二氯甲苯为起始原料,经磺酰化、亲核取代、钯催化羰基化、酯化重排及醚化共5步反应制得吡唑草酯。合成路线如下:

该合成路线第1步中2,6-二氯甲苯在三氯化铁的作用下经傅克酰基化反应制得2,6-二氯-3-甲磺酰基甲苯,此过程温度较高,操作繁琐;第3步中间体2-甲氧乙氧基-3-甲磺酰基-6-氯代甲苯在钯碳的催化下,与一氧化碳经高温高压反应制得2-甲基-3-甲氧乙氧基-4-甲磺酰基苯甲酸,反应条件苛刻,操作复杂且具有一定危险性。
路线二:文献:孙冰,秦博,英君伍,等.Tolpyralate的合成与除草活性研究[J].现代农药, 2020, 19(2):5.DOI:CNKI:SUN:NYXD.0.2020-02-006.报道了改进路线,在路线一的基础上,以2-氟-3-甲基苯胺为起始原料,依次经过亲核取代、傅克酰基化、氧化、亲核取代、酯化重排及醚化共6步反应制得吡唑草酯,合成路线如下:

该路线原料易得,操作简便,反应条件安全温和。
前景展望
吡唑草酯作为具有新颖结构的化合物,具有活性高,用量低,作用迅速,对作物安全,下茬残留小等诸多优点,尽管国外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对该类化学除草剂有一定的冲击,国内转基因玉米看趋势也将在近一两年内会全面推广,但在非转基因玉米种植区域,吡唑草酯仍旧是值得开发的优秀化合物。另外除了在玉米种植区的应用,目前吡唑草酯在谷物田的应用仍值得关注,今年4月,科迪华在美国推出新型除草剂Tolvera™,含吡唑草酯和溴苯腈两种活性成分,用于控制春季和冬季小麦、硬质小麦以及大麦田中的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随着国内外谷物田市场杂草草项和抗性的变化,特别是对ASL抑制剂和ACCase抑制剂产性抗性的杂草,吡唑草酯在谷物田的开发潜力值得关注。
来源: 公众号:李祝明
精胺核心供应商宣布上调产品价格至23,000元/吨
2025年7月28日,甘肃金色润盛化工有限公司出具精胺产品价格调整通知函,称现因国际市场波动及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公司决定自2025年8月1日起对精胺产品价格进行调整,新供货价格23,000元/吨。精胺,通常指的是三氯硫磷,是合成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以及其他一些有机磷农药(如敌百虫、敌敌畏等)不可或缺的关键起始原料和中间
2025-08-066
利民股份:即日起代森锰锌原药及相关制剂产品售价再上调5%
2025年8月6日,利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利民股份″)发布关于代森锰锌系列产品调价告知函,称进入8月以来,由于叠加高温天气和原材料供应紧张等因素,导致代森锰锌的生产成本进一步上涨。决定自8月6日起上调代森锰锌原药及相关制剂的产品售价,上调幅度5%。资料显示,利民股份此前在2025年3月28日,就对包括代森锰
2025-08-068
新型螺环季酮类杀虫/螨剂——螺甲螨酯,专利已逝、国内登记稀缺
螺甲螨酯(spiromesifen)是由拜耳公司1999年开发的新型螺环季酮酸(具有环状酮-烯结构的氧代丁内酯)类杀虫/螨剂,是继螺螨酯和螺虫乙酯之后拜耳开发的又一螺环季酮结构的化合物,目前被广泛开发用于防治粉虱和叶螨,同时对榆蛎盾蚧以及叶蝉类等害虫也有很好的兼治效果。01产品简介英文名称:spiromesifen中文名称:螺甲螨酯其
2025-08-0515
ISO农药命名委员会秘书处正式落户沈阳,沈化院担纲运行
近日,国家标准委发布通知,通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中国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杀虫剂和其他农业化学品通用名称技术委员会(ISO/TC 81)秘书处承担国,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为秘书处承担单位。这是我国在农业标准化领域承担的首个国际秘书处,也是首个落户辽宁省沈阳市的国际秘书处。据了解,国际标准化组织杀虫剂和其
2025-08-0418
FAO发布2023全球农药用量数据:总用量372.8万吨趋稳,区域差异显著
2025年7月15日,FAO官网上发布了世界各国/地区的2023年农药用量数据。2023年全世界农药总用量3728162吨。世界各国农药用量2023年世界上农药用量最大的20个国家分别为:巴西(用量为800652吨,占总用量的21.48%),美国(用量为429501吨,占总用量的11.52%),印度尼西亚(用量为294935吨,占总用量的7.91%),阿根廷(用量
2025-08-0416
清原专利杀虫剂氯虫啶获ISO临时通用名,新一代水稻杀虫解决方案即将登场
日前,清原自主创制的全新专利化合物Flupymezotiaz(氯虫啶)获ISO临时通用名。CAS REG. No:3060345-81-2中文化学名称:1-((2-氯噻唑-5-基)甲基)-3-(3-(5-氟嘧啶-2-基)苯基)-9-甲基-4-氧代-4H-吡啶并[1,2-a]嘧啶-1-鎓-2-醇盐IUPAC NAME:1-[(2-chlorothiazol-5-yl)methyl]-3-[3-(5-fluoropyrimidin-2-yl)phenyl]-9-methyl-
2025-08-0422
草甘膦价格上行引发市场关注,″内需托底″与″外需爆发″共振
近期草甘膦的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作为农药大单品,其价格悄然上行引发市场关注。自5月中旬以来,草甘膦的市场价格出现了回暖,根据百川数据显示,截止7月28日,草甘膦市场价格为2.6万元/吨左右,较5月初2.3万元/吨上涨3,000元/吨。草甘膦作为全球第一大除草剂,其价格波动始终由″需求—供给″的边际变化主导。此轮涨价的
2025-08-0412
新型SDHI杀菌剂氟茚唑菌胺的的合成方法优化研究
摘自:《农药》2025(07)作者:吴鑫; 张科; 张晓彤;吴鑫; 张科; 张晓彤(江苏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 是由意大利意赛格公司与美国富美实公司共同开发的一款新型吡唑酰胺类杀菌剂,开发代号IR9792/F9990,化学名称为3-(二氟甲基)-N-[(3RS)-7-氟-2,3-二氢-1,1,3-
2025-07-3144
南京红太阳再上调百草枯价格!42%母药1.5万/吨
7月30日,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再发关于42%百草枯母药调价的函,称当前百草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交货持续紧张,公司决定将42%百草枯母药上涨至1.5万/吨,制剂同步调价。此前2025年4月16日,红太阳就发布了一次调价通知函,将百草枯42%母药及相关制剂的产品售价上调5%;中间体吡唑酸(K酸)产品售价同步上调至22.5万/吨。
2025-07-3141
利尔创制植物免疫激活剂"甲噻诱胺",作物抗病增产新技术
利尔化学联合南开大学成功开发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免疫激活剂——″甲噻诱胺″(专利号:ZL200610013185.5),标志着我国在植物免疫激活剂产业化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该产品通过激活作物自身免疫系统,为农业病害防治提供全新解决方案,现已成为我国作物抗病保健的标志性技术。甲噻诱胺结构式技术背景与核心突破植物
2025-07-3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