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采购

  • 发布采购
  • 管理采购

发供应

  • 发布供应
  • 管理供应

中国稻纵卷叶螟等9种螟虫杀虫剂″大数据″警示:剂量离散、高值频出,蜜蜂风险逼近红线

   2025-09-24 430
导读

螟虫是危害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重要害虫。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已被我国农业农村部列为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长期以来,化学农药一直是防治螟虫的主要手段,这导致了螟虫抗药性增强、防治药效下降

螟虫是危害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重要害虫。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已被我国农业农村部列为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长期以来,化学农药一直是防治螟虫的主要手段,这导致了螟虫抗药性增强、防治药效下降、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蜜蜂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非靶标生物和传粉昆虫,对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传粉起着关键作用。


近日,NPP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刘新刚研究员团队撰写的题为″Recommended dosage and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f insecticides registered on main pyralid borers in Ch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中国农药信息网上防治9种主要螟虫的登记数据,对农药的推荐用量、剂型、作物等登记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评估了登记防治螟虫的药剂对典型非靶标生物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的环境风险,为″科学减量、精准用药、绿色防控″提供了科学数据与管理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登记数量最多的目标螟虫是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其登记数量分别达到1200条和895条(表1)。杀虫剂单剂以乳油占比最高,其次是悬浮剂和颗粒剂(图1)。


表1 中国登记防治九种螟虫杀虫剂的条目数量

QQ20250924-111131.png


QQ20250924-111143.png

图1 中国登记防治9种主要螟虫杀虫剂单剂剂型数量


针对9种螟虫,不同有效成分的农药推荐存在显著差异,且存在离群点(图2)。根据有效成分用量的最大值、均值和范围排序,前5位的螟虫依次为蔗螟(Chilo venosatus)、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Ostrinia nubilalis)和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


npp270017-fig-0002-m.jpg


图2 中国登记防治九种螟虫杀虫剂单剂有效成分用量


研究进一步筛选了15种高用量有效成分(图3),其中辛硫磷、丁硫克百威、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双和毒死蜱等5种杀虫剂单剂有效成分存在用量差异大和异常高值点多的问题。进而对其剂型(图4)和登记作物(图5)展开分析,结果显示,在登记的杀虫剂单剂中,有效成分用量较高的剂型为乳油和颗粒剂,用量较高的作物为甘蔗、水稻、小麦和玉米。最后,研究将用量最高的4种有效成分、4种作物和5种防治对象进行组合,并对目前已登记的组合进一步分析(图6)。结果表明,丁硫克百威-甘蔗-蔗螟、杀虫双-甘蔗-蔗螟和辛硫磷-甘蔗-蔗螟三种组合的用量差异较大,毒死蜱-水稻-二化螟等四种组合存在离群高值点较多的问题,需引起关注。


npp270017-fig-0003-m.jpg

图3 中国防治9种主要螟虫的15种高用量杀虫剂单剂有效成分的推荐用量


npp270017-fig-0004-m.jpg

图4 15种高用量单剂有效成分在不同剂型上登记用量汇总


npp270017-fig-0005-m.jpg

图5 15种高用量单剂有效成分在不同作物上登记用量汇总


npp270017-fig-0006-m.jpg

图6 14种有效成分-作物-防治对象组合的登记用量情况


在环境风险评估研究中,以意大利蜜蜂为代表,分别评估了喷雾与土壤/种子处理两种施药场景(图7)。其中,在喷雾施药场景下,42种登记农药中有32种的风险商值大于1,表明其风险不可接受。不同类别的杀虫剂对蜜蜂的环境风险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氨基甲酸酯类、新烟碱类和有机磷类农药表现出较高风险,这些类别的杀虫剂中超过一半的药剂风险商值大于1。


npp270017-fig-0007-m.jpg

图7 农药对蜜蜂的环境风险评估


本研究发现,中国目前登记的螟虫防治用药存在剂量差异大、离群高值点多且对蜜蜂的环境风险普遍较高的问题。研究建议,在农药推广和实际应用中应更加关注农药减量与环境友好性,减少对高剂量类药剂的依赖,优先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并在登记与田间推广中坚持″最低有效剂量″的原则。同时,应加强害虫抗药性监测,建立动态修订推荐剂量的机制,并结合综合防治措施,以实现药剂减量、抗性延缓与生态安全的目标。


来源: NPP Journal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hr1688.com/news/show-178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744811595@qq.com。
 
更多>同类资讯
  • chr1688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7834862058

请手机扫码访问

客服

客服热线:17834862058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