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刺激剂观察
UPL新产品促进水孔蛋白合成,改善作物营养利用
UPL在巴西新推出的Nuvita用于改善玉米和大豆作物的营养利用。据UPL介绍,Nuvita的特点是将营养成分与多种植物提取物混合,经过精心筛选,确保了产品的稳定性、兼容性和高农艺性。UPL指出,这款叶用产品有利于提高植物的营养利用效率,促进水孔蛋白(一种参与植物细胞膜通道形成的特殊蛋白质)的合成,水孔蛋白在促进水分和养分(主要是氮)的吸收及运输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孔蛋白遍布植物的根、茎、叶,因此其含量增加可改善根系的吸收,促进内部运输,增强养分的利用,从而提高同化和转化效率。在巴西开展的研究显示,叶面施用Nuvita后,玉米的氮利用效率平均提高了50%,肥料的利用率有所提升,植株发育地更完善,产量也更高。
欧密斯新生物刺激剂提高掺混肥料功效
法国欧密斯新获得欧盟登记的生物刺激素Cormin SW专为掺混肥料生产商设计开发。该产品采用独家MIP RHIZO技术配制而成,该技术利用源自海藻和有机植物提取物的辅酶因子和益生元,直接作用于参与植物养分吸收的土壤微生物。据公司介绍,Cormin SW已在田间实际条件下进行了100多次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施肥量的情况下,秸秆谷物增产高达16.3%,马铃薯增产高达17.7%。此外,光合作用、生物量和植株活力有所改善,穗粒饱满度得到提升,以及氮、磷、钾、钙和镁元素的利用也有所改善。Cormin SW为颗粒剂,可直接添加到肥料混合厂,综合纳入现有生产线中。产品与各类肥料均可兼容,适用于各类大田作物,用量为每公顷75公斤。
Fyteko产品提高作物抗逆能力
Fyteko开发的NURSPRAY HC是一款叶面喷雾剂,含独特天然信号分子,可增强作物的抗逆性,促进其在逆境中的恢复。这种创新活性成分是存在于各类植物细胞中的羟基肉桂酸低聚物,可激活植物对干旱和高温等非生物胁迫的抵抗机制。该产品将由Kwizda Agro在奥地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销售。
海外快讯
盖茨基金会首次投资阿根廷初创!Puna Bio嗜极细菌制剂助力逆境增产
阿根廷Puna Bio公司近日宣布完成A轮融资。此轮融资由科迪华旗下Corteva Catalyst领投。盖茨基金会也参与了此轮融资——这是盖茨基金会首次投资阿根廷初创企业。Puna Bio致力于推动本土技术引领的创新,以加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帮助负担能力和获取性有限的小农户获得微生物制剂。这笔资金将加速Puna Bio生物肥料和生物刺激素的开发、生产和分销。这些产品基于嗜极细菌,用于为作物提供营养,即使在逆境下也能提高作物产量。
Biobest收购Ecoation关键技术与团队,提升生物防治自动化实力
BioFirst集团旗下专注于园艺生物防治和自然授粉的子公司Biobest,近期收购了其合作伙伴Ecoation Innovative Solutions的关键技术和专家成员。此次收购的技术、产品和专家团队将成为Biobest全球高科技开发和客户卓越中心的一部分,巩固其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自动化领域的战略领导地位。Biobest的技术收购协议涵盖Crop-Scanner™监测和侦察工具、OKO 2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和产量预测解决方案及其相关知识产权。此外,在开发和维护这些产品方面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也将被纳入收购范围。
泛欧交易所上市企业Amoéba获科伯特重金加持,推进变形虫源制剂扩大市场
科伯特近日宣布,计划向巴黎泛欧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绿色科技公司Amoéba投资80万欧元。此次战略股权投资将巩固两家公司的长期合作。此前双方刚签署了Amoéba突破性生物杀菌剂的五年全球独家经销协议。该生物杀菌剂解决方案基于变形虫的裂解物,用于防治葡萄和蔬菜等高价值作物的霜霉病和白粉病等真菌病害。该产品引入了新颖的作用机制。此次增资有助于Amoéba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周转资金,开展登记事宜。此举加强了两家公司之间的战略协同,并支持Amoéba做好商业运营准备。
国内快讯
细菌性病害防治新方法:科学家构建噬菌体″搭便车″携播体系
近日,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张颖团队构建了噬菌体″搭便车″携播体系,为叶际微生物组调控和细菌性病害防治提供了一种新颖高效的方法。相关成果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并被选为内封面文章。细菌性病原菌引发的大豆叶际细菌性病害导致了大豆品质和生产力的大幅下降。相较于化学杀菌剂,基于噬菌体的生物防治技术已展现出显著优势。然而,噬菌体对病原菌的生物防治效率和适用范围受限于其固有特性。本工作中,团队聚焦噬菌体技术的局限性,构建了噬菌体″搭便车″于非宿主载体生防细菌的携播体系,结果表明,该体系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即噬菌体能够使得载体细菌定殖能力提升1.2倍,而载体细菌促进提高噬菌体感染效率约1.4倍。在大豆叶际中,该体系处理下的病原生物膜总生物量比未处理组降低58%,病原菌数量减少82%。
(来源:《环境科学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