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50斤大米=5升血浆?基因编辑让稻米成为″绿色制药工厂″

2025-04-15 14:59610

最近,武汉一家生物制药公司通过神奇的基因工程技术,将大米变身成为生产人血清白蛋白的″种子″,据称,50斤的大米所生产出来的人血清白蛋白的数量,相当于5升血浆的含量。这种原本只能从血浆中提取的″救命药″,现在居然能从稻田里种出来。


央视点名,″稻米造血″成果破圈!


在中国,人血清白蛋白的需求量每年高达1000吨以上,但60%依赖进口。这种供需失衡的背后,是传统血浆提取技术难以克服的天然缺陷。生产1克人血清白蛋白,就需要消耗400毫升血浆。但此次借助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将水稻种子打造成高效生产人血清白蛋白的 ″绿色工厂″。这项全球首创的 ″稻米造血″ 技术,彻底颠覆了血液制品的传统生产逻辑,让我们摆脱了对人血浆的过度依赖,可以说是解决了血荒难题。


QQ20250415-112620.png


禾元生物的科研团队运用CRISPR - Cas9基因编辑技术,将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精确植入水稻基因组。通过优化启动子序列,让目标蛋白在水稻胚乳中特异性表达。最终,实现了每公斤稻米提取10克人血清白蛋白的伟大成果。这一生产效率,等同于520人单次献血的血浆总量,并且纯度高达99.9999%,远远超过传统工艺标准。


在技术优化过程中,科研人员通过引入水稻内源蛋白体靶向序列,保证人血清白蛋白在细胞内正确折叠,有效避免了蛋白酶降解。同时,巧妙调控水稻种子中淀粉与蛋白质的合成比例,将目标蛋白积累量提升至种子总蛋白的10.58%。


数据表明,该技术生产的人血清白蛋白在疗效上与血浆来源产品无显著差异,而过敏反应发生率更是降低至0.3%。


更令人欣喜的是生产成本大幅下降,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单位生产成本较血浆提取法降低了60%。这意味着,每支10克装注射液的价格有望从500元降至300元左右,将极大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目前,全球首个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生产工厂已在武汉光谷投产。该工厂每年可生产10吨原液及100万支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并且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生产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了5倍。该药品现已进入新药审批″绿色通道″审批阶段,最快有望于今年上市。


剑指700亿 武汉+宜昌双引擎


此次,″稻米造血″的成功出圈,让武汉光谷也进入了大众视野。


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合成生物学作为关键技术创新领域,要求突破一系列核心技术。随之,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多个省市纷纷出台政策布局相关产业。湖北也是在2024年6月出台《湖北省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首次将生物制造作为未来产业重点工程之一。


虽然湖北对生物制造产业的押注算不上早,但站在产业视角,湖北拥有相当扎实的基础研发能力与产业基础,尤其是在特种酶和食品发酵领域,嘉必优、安琪酵母、瀚海新酶等″隐形冠军″和链主企业已培育出了极佳的产业土壤。


在具体的产业布局上,湖北以武汉的光谷生物城为龙头。作为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这里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精准诊疗、智慧医疗、生物服务等领域。根据武汉经信发布数据,目前武汉市生物制造产业核心企业约70户,预计今年产业核心规模将保持两位数增长,突破200亿。


而三峡之畔的宜昌,则坐落着湖北的首个合成生物产业园″湖北合成生物产业园″,该地早早喊出了到2035年培育形成500亿元产业集群的口号。


生物制造,开启未来农业产业新图景


″稻米造血″的成功不仅是湖北在生物产业布局上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生物产业发展中的一枚果实。未来,还将有越来越多的硕果呈现于众。


当前,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依靠人才与原料资源以及城市整体科研实力的助推。根据睿兽分析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生物产业形成了以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为主导的格局,以山东、山西、安徽、河南为代表的中部地区为中坚力量,其次分布在以四川、重庆为代表的西南地区,以黑龙江为代表的东北三省,以新疆、内蒙古为代表的西北地区。2024年,上海、北京、苏州、杭州生物制造相关的投融资活跃度较高,其中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占据全国融资份额近七成。


同时,根据艾格农业的《2024年中国农业食品投资年报》,2024年生物农业相关的PE/VC投融资事件共计76件,比2023年(53件)增长43.40%,稳定延续了增长态势。其中有40个项目披露了融资金额,共计吸金31.13亿元,较2023年增长8.47%,作为炙手可热的明星赛道,吸金能力有望在未来进一步迸发。


其中,作为生物农业中的热门赛道,2024年合成生物学融资项目共计43件,占比最高,达到56.58%,并且比2023年的33件增加了30.30%;涉及融资金额达21.03亿元,比2023年的16.99亿元增长23.78%。


如今,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支持力度提升,资本市场对合成生物企业的重金投入,中国的生物制造企业正在临近形成商业闭环的关键点,从技术突破走向实际应用,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生物技术无疑将成为农业领域培养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


来源: 艾格农业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破解转基因玉米推广难题:技术、经济与政策视角
转基因作物作为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重要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中国的推广进程却显得缓慢而曲折。本文基于最新研究数据和行业实践,系统分析了转基因玉米在中国推广受阻的多维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转基因玉米推广现状与问题中国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目

2025-04-2813

欧盟委员会批准3项拜耳和科迪华的转基因玉米用于食品与饲料
2025年4月11日,欧盟委员会公布批准转基因玉米MON95275、MON94804和DP910521用于食品和饲料的信息。其中,转基因玉米MON95275由拜耳公司研发,含有源于侧孢短芽孢杆菌菌株的Mpp75Aa1.1基因和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的Vpb4Da2基因,具有抗鳞翅目昆虫的特性;转基因玉米MON94804由拜耳公司研发,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表达反向重复

2025-04-2518

齐禾生科开发新型碱基编辑工具QBEmax,实现对碱基编辑技术的全方位优化提升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在线发表了齐禾生科题为″QBEmax is a sequence-permuted and internally-protected base editor″的研究论文,在该研究中,齐禾生科研发团队报道了一种名为QBEmax的新型碱基编辑系统,实现了对碱基编辑技术的全方位升级优化。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核酸酶可以在动植物和微生物基因组

2025-04-2336

韩国批准1项转基因玉米、1项转基因大豆和1项转基因油菜用于食品
2025年4月8日,韩国生物安全信息交换所公布转基因玉米Bt11 × MIR162 × NK603、转基因大豆GMB151 × DAS-44406-6和转基因油菜NS-B50027-4用于食品的批准信息。其中,转基因玉米Bt11 × MIR162 × NK603由先正达公司研发,通过引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的Cry1Ab基因和vip3Aa20基因,源于土壤杆菌的EPSPS基因,兼具耐草甘膦和

2025-04-2333

加拿大批准新型杀菌剂登记,Flg22-Bt肽专治大豆、小麦镰刀菌病害
加拿大卫生部有害生物管理局 (PMRA) 近日批准Elemental Enzymes公司的Flg22-Bt肽原药、种子处理剂Vismax Seed Treatment和用于中耕作物的Vismax Row Crop的登记,这些产品的活性成分为Flg22-Bt肽,可用于防治大豆和小麦中由镰刀菌引起的真菌性植物病害。Flg22-Bt肽是一种合成的含有22个氨基酸的多肽肽,在自然界中也常见于

2025-04-2233

阿根廷批准1项转基因大豆用于食品、饲料和商业化种植
2025年4月9日,阿根廷经济部农业、畜牧业和渔业秘书处批准转基因大豆BCS-GM151-6 × DAS-444Ø6-6用于食品、饲料和商业化种植。该转基因玉米由巴斯夫公司研发,含有源于食酸戴尔福特菌菌株的AAD-1基因,源于玉米的2mEPSPS基因、源于绿色产色链霉菌的pat基因,源于苏云金芽胞杆菌的Cry14Ab-1基因和源于荧光假单胞菌的HPPD-4

2025-04-2230

中国转基因玉米产业化进入关键冲刺期,高标准筑牢产业化技术基石
2025年,中国转基因玉米产业化进入关键冲刺期。农业农村部出台推进措施、企业业绩亮眼、转基因品种增产稳产效益明显,但技术标准执行不足、品种同质化、库存压力等问题仍待破解。其中,行业中有关技术标准执行水平低是制约转基因品种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技术因素。本文结合行业实践,提出″高水平执行行业技术标准″是中国转基

2025-04-2146

31.5 亿亩 !全球27个国家、10种不同转基因作物面积创新纪录
2024 年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209.8 百万公顷,同比增长1.9%,创下新纪录。27个国家种植了10种不同的转基因作物,其中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为105.1百万公顷。主要作物的种植面积大豆:105.1百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的50.0%,同比增长4.7%。玉米:68.4百万公顷,占32.5%,同比下降2.5%。棉花:24.2百万公顷,占11.8%,同

2025-04-1852

日本批准3项转基因玉米用于饲料和种植
2025年3月28日,日本农林水产省批准科迪华公司研发的转基因玉米DAS1131、DP910521和DP915635用于饲料和种植。转基因玉米DAS1131(DAS-Ø1131-3)通过转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的cry1Da2基因和源于链霉菌的DGT-28 EPSPS基因,使其兼具耐草甘膦和抗鳞翅目害虫的特性,已被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批准用于食品或食品原料,韩国和美国批

2025-04-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