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50斤大米=5升血浆?基因编辑让稻米成为″绿色制药工厂″

2025-04-15 14:591190

最近,武汉一家生物制药公司通过神奇的基因工程技术,将大米变身成为生产人血清白蛋白的″种子″,据称,50斤的大米所生产出来的人血清白蛋白的数量,相当于5升血浆的含量。这种原本只能从血浆中提取的″救命药″,现在居然能从稻田里种出来。


央视点名,″稻米造血″成果破圈!


在中国,人血清白蛋白的需求量每年高达1000吨以上,但60%依赖进口。这种供需失衡的背后,是传统血浆提取技术难以克服的天然缺陷。生产1克人血清白蛋白,就需要消耗400毫升血浆。但此次借助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将水稻种子打造成高效生产人血清白蛋白的 ″绿色工厂″。这项全球首创的 ″稻米造血″ 技术,彻底颠覆了血液制品的传统生产逻辑,让我们摆脱了对人血浆的过度依赖,可以说是解决了血荒难题。


QQ20250415-112620.png


禾元生物的科研团队运用CRISPR - Cas9基因编辑技术,将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精确植入水稻基因组。通过优化启动子序列,让目标蛋白在水稻胚乳中特异性表达。最终,实现了每公斤稻米提取10克人血清白蛋白的伟大成果。这一生产效率,等同于520人单次献血的血浆总量,并且纯度高达99.9999%,远远超过传统工艺标准。


在技术优化过程中,科研人员通过引入水稻内源蛋白体靶向序列,保证人血清白蛋白在细胞内正确折叠,有效避免了蛋白酶降解。同时,巧妙调控水稻种子中淀粉与蛋白质的合成比例,将目标蛋白积累量提升至种子总蛋白的10.58%。


数据表明,该技术生产的人血清白蛋白在疗效上与血浆来源产品无显著差异,而过敏反应发生率更是降低至0.3%。


更令人欣喜的是生产成本大幅下降,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单位生产成本较血浆提取法降低了60%。这意味着,每支10克装注射液的价格有望从500元降至300元左右,将极大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目前,全球首个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生产工厂已在武汉光谷投产。该工厂每年可生产10吨原液及100万支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并且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生产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了5倍。该药品现已进入新药审批″绿色通道″审批阶段,最快有望于今年上市。


剑指700亿 武汉+宜昌双引擎


此次,″稻米造血″的成功出圈,让武汉光谷也进入了大众视野。


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合成生物学作为关键技术创新领域,要求突破一系列核心技术。随之,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多个省市纷纷出台政策布局相关产业。湖北也是在2024年6月出台《湖北省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首次将生物制造作为未来产业重点工程之一。


虽然湖北对生物制造产业的押注算不上早,但站在产业视角,湖北拥有相当扎实的基础研发能力与产业基础,尤其是在特种酶和食品发酵领域,嘉必优、安琪酵母、瀚海新酶等″隐形冠军″和链主企业已培育出了极佳的产业土壤。


在具体的产业布局上,湖北以武汉的光谷生物城为龙头。作为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这里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精准诊疗、智慧医疗、生物服务等领域。根据武汉经信发布数据,目前武汉市生物制造产业核心企业约70户,预计今年产业核心规模将保持两位数增长,突破200亿。


而三峡之畔的宜昌,则坐落着湖北的首个合成生物产业园″湖北合成生物产业园″,该地早早喊出了到2035年培育形成500亿元产业集群的口号。


生物制造,开启未来农业产业新图景


″稻米造血″的成功不仅是湖北在生物产业布局上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生物产业发展中的一枚果实。未来,还将有越来越多的硕果呈现于众。


当前,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依靠人才与原料资源以及城市整体科研实力的助推。根据睿兽分析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生物产业形成了以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为主导的格局,以山东、山西、安徽、河南为代表的中部地区为中坚力量,其次分布在以四川、重庆为代表的西南地区,以黑龙江为代表的东北三省,以新疆、内蒙古为代表的西北地区。2024年,上海、北京、苏州、杭州生物制造相关的投融资活跃度较高,其中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占据全国融资份额近七成。


同时,根据艾格农业的《2024年中国农业食品投资年报》,2024年生物农业相关的PE/VC投融资事件共计76件,比2023年(53件)增长43.40%,稳定延续了增长态势。其中有40个项目披露了融资金额,共计吸金31.13亿元,较2023年增长8.47%,作为炙手可热的明星赛道,吸金能力有望在未来进一步迸发。


其中,作为生物农业中的热门赛道,2024年合成生物学融资项目共计43件,占比最高,达到56.58%,并且比2023年的33件增加了30.30%;涉及融资金额达21.03亿元,比2023年的16.99亿元增长23.78%。


如今,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支持力度提升,资本市场对合成生物企业的重金投入,中国的生物制造企业正在临近形成商业闭环的关键点,从技术突破走向实际应用,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生物技术无疑将成为农业领域培养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


来源: 艾格农业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BioConsortia获1500万美元融资,推进基因编辑固氮菌全球上市
美国农用微生物制剂企业BioConsortia近日宣布,已从其长期内部投资者处获得1500万美元融资,领投方为Otter Capital及其相关基金。至此BioConsortia获得的总投资额已达9500万美元。新资金将加速BioConsortia突破性的玉米固氮种子处理剂Always-N™的全球上市,并支持其位于加州戴维斯总部研发的推进。BioConsortia持续开发固

2025-08-0773

慕恩生物十年筑基破局内卷:蒋先芝博士如何打造全球生物科技新势力
十年筑基,初心如磐。2015年,怀揣″建立全球一流的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平台″的信念,蒋先芝博士创立了慕恩生物。十年间,这家企业从5人团队发展成拥有300余名员工的国际化生物技术平台,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商业化菌种资源库。依托全产业链DREAM技术平台,公司不仅打造出多个国内首创、全球标杆的农业生物制剂,更前瞻布局″生

2025-08-0767

阿根廷批准1项转基因玉米和1项转基因大豆用于食品、饲料和商业化种植
2025年7月29日,阿根廷经济部农业畜牧业和渔业秘书处批准了1项转基因玉米DAS-Ø1131-3 × DP-91Ø521-2 × DP-2Ø2216-6 × DAS-4Ø278-9和1项转基因大豆COR23134用于食品、饲料和商业化种植。上述转基因作物均由科迪华公司研发。转基因玉米DAS-Ø1131-3 × DP-91Ø521-2 × DP-2Ø2216-6 × DAS-4Ø278-9通过表达Cry1Da2、

2025-08-0765

生物营养种衣技术新突破!科迪华Lumidapt™ Valta™ LS将助力玉米均匀出苗稳增产
在玉米种植中,及时、均匀的出苗是促进季末获得更高产量的关键因素。农学家们早已观察到,当田间植株出苗延迟超过3至4天时,会导致可量化的产量下降。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出苗时间差的增大,产量损失也会相应增加。原因在于,出苗较晚的″弱势″植株在争夺土壤养分、水分和阳光时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生长受限。近期,科迪华

2025-08-0680

农业转基因、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等18项审批启用专用章!农业农村部公告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933号发布。根据公告,自2025年9月1日起,农业农村部本级实施的″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核发″、″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加工、进口和广告审批″、″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等18项行政审批事项,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行政审批专用章。1. 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

2025-08-0475

澳新食品标准局(FSANZ)更新转基因食品定义,以接轨国际监管
2025年6月4日,澳新食品标准局(FSANZ)正式通过提案P1055,对《澳新食品标准法典》中″转基因食品″的定义进行了重大修订。此次修订的核心内容是将原有的、基于过程的″使用基因技术生产的食品″定义,更新为基于结果的″转基因食品″定义,以便更清晰界定转基因食品。主要变更点包括:(1)定义基础变更:新定义基于食品

2025-07-31100

基因编辑落地河西走廊,齐禾生科与华美种子共建蔬菜作物新品种孵化器
2025年7月24日,北京齐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齐禾生科″)与酒泉市华美种子有限责任公司(″华美种子″)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双方在华美种子位于甘肃酒泉的公司总部签署了《品种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聚焦应用全球领先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生物育种技术,围绕基因编辑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联合研

2025-07-28103

韩国批准2项转基因大豆和1项转基因微生物用于食品或饲料
2025年7月15日,韩国生物安全信息交换所公布了转基因大豆DP-305423-1×DAS-44406-6和转基因微生物DS003用于食品、转基因大豆MON94313用于饲料。转基因大豆DP-305423-1×DAS-44406-6由科迪华公司研发,通过引入fad2-1、2mepsps、aad-12基因以及pat基因,兼具耐磺酰脲类除草剂、2,4-D、草甘膦和草铵膦,以及提高大豆油酸含量

2025-07-25120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创新联合体在京成立
2025年7月11日,在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指导下,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在京组织召开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创新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成立大会。20家联合体成员单位代表出席会议,共同审议并通过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创新联合体章程》。会议指出,当前全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奔涌,以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为代

2025-07-15130

欧盟转基因政策″半开门″!放行特定转基因大豆进口释放了什么信号?
随着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不断加剧,全球农业正积极探索更高效、更可持续的生产方式。转基因(GM)作物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因其具备抗逆、提质增产等特性,近年来获得了多个国家的政策放行和市场认可。然而,欧洲对#转基因产品的接受程度一直相对谨慎,其决策过程也尤为严格和透明。2025年7月4日,欧盟委员会正式

2025-07-1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