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纳米技术在核酸农药创制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2025-02-13 16:02710

摘自:《昆虫学报》2025-01

作者:薛洋,关梅,赵佳佳,闫硕,沈杰


近年来,纳米技术在农业害虫绿色防控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在新农药创制领域,纳米载体不仅可以直接作为杀虫活性成分,提高杀虫效果,还可以作为农药助剂,增强农药的叶面附着力和内吸活性,延长作用周期,用于新型RNA农药和纳米农药的研发。


基于纳米技术的核酸递送机制


基于纳米载体递送dsRNA主要包括4个步骤:核酸农药的负载、细胞摄取、内体逃逸和核酸农药的释放。首先,负电性的核酸分子可与带正电的纳米材料通过静电作用完成负载,形成稳定的dsRNA-纳米材料复合体。如壳聚糖分子在生物微酸环境中带有正电荷,树状阳离子聚合物表面带有正电胺类官能团,通过静电作用均可与核酸分子实现自发性结合。随后,核酸农药在细胞摄取后内化形成内吞囊泡,若其不能从内体及时逃逸,则会与内体一起进入溶酶体降解。目前研究表明,大多数RNA纳米递送系统内体逃逸的重要机制为″质子海绵效应″。此外,阳离子脂质纳米颗粒还具备特异的内含体逃逸机制,可与内含体表面的磷脂分子相结合,以此打破内含体稳定,完成内含体逃逸。最后,dsRNA/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需要从纳米载体中释放出来才能激活RNAi途径,抑制靶标生物特异mRNA的表达。目前,有两种dsRNA/siRNA释放机制:第1种是生物体内聚阴离子可以通过竞争结合,导致dsRNA/siRNA的解离,释放到细胞质中;第2种是纳米材料响应细胞内刺激而造成的核酸农药纳米递送系统结构崩解,进而释放dsRNA/siRNA。


纳米技术在核酸农药靶点筛选研究中的应用


研究昆虫基因功能对探索有效的害虫防控策略至关重要,深入了解害虫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有助于挖掘核酸农药的高效靶点。如Long等利用星型阳离子聚合物(star polycation, SPc)递送靶向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几丁质合成酶基因(chitinsynthase,CHS)的dsRNA,揭示了该基因在德国小蠊生长发育中的功能;王改霞等采用壳聚糖(chitosan)纳米载体递送dsRNA,结合饲喂和显微注射两种方法,探究了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发育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漆酶基因(laccase,LAC)的功能;Zhang等采用SPc递送的靶向桃蚜M. persicae翅发育基因vestial和Ultrabithorax的dsRNA,揭示了二者在桃蚜翅发育中的基因功能。这些研究为核酸农药创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高效特异性靶点。


纳米技术在杀虫剂研发中的应用


近年来,纳米技术在核酸递送和核酸农药靶点筛选领域的深入研究促进了RNA杀虫剂的研发。壳聚糖作为首个应用与昆虫RNAi的纳米递送载体,在杀虫剂研发领域显示出了潜在优势。如Zhang等人使用壳聚糖纳米载体递送靶向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几丁质酶基因CHS的dsRNA,使得CHS基因干扰效率降低了62.8%。Keppanan等借助可生物降解的壳聚糖纳米颗粒水凝胶,实现了烟粉虱B. tabaci靶标基因的高效干扰,导致超过80%的烟粉虱死亡。利用脂质体(Liposome)携带微管蛋白基因(α-tubulin,tub)的 dsRNA用于德国小蠊B. germanica的防控,较单独使用dsRNA而言,饲喂16 d后死亡率增加60%。SPc作为外源dsRNA的递送载体,可提升多种害虫的RNAi效率,实现害虫的高效防控。利用SPc递送靶向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生长发育的4个基因dsRNA,结果表明,经纳米复合物处理后,飞虱翅受损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利用SPc递送靶向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neuropeptide Freceptor(NPFR)和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的dsRNA,显著抑制了幼虫的进食和生长发育,田间防效高达84%。


纳米杀虫剂的研发与应用


(1)化学杀虫剂 


相较于传统化学农药而言,纳米农药具有尺寸小、缓控释、植物内吸作用强、杀虫活性高等优势,是农药创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


多种类型的纳米材料作为农药助剂在提高农药递送效率和杀虫活性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如硒化铜修饰的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可高效装载农药,并作为储存库保留在叶片中,从而通过减少漂移损失和定向释放,使得菜青虫Pieris rapae幼虫死亡率提高35%以上。基于前人研究,利用氧化石墨烯碳基纳米材料负载杀虫双、吡虫啉和β-氟氯氰菊酯等杀虫剂,较使用单一杀虫剂来说,亚洲玉米螟O. furnacalis的死亡率显著提升。以多孔纳米载体和SiO2为原料负载氯虫苯甲酰胺,制备的碱响应纳米农药可提高孔隙率和表面积,光稳定性提高16.5倍,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死亡率从36.7%提升至86%。类似的,以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片为原料,借助呋虫胺超分子键合作用制备的纳米农药可有效提高叶面附着力,对棉蚜Aphis gossypii的防效达90.1%,对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和烟粉虱B. tabaci的防效在14 d后仍大于80%。二氧化硅、纳米银等纳米材料也可作为杀虫活性成分,用于控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在新型纳米农药研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利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可以防治Spodoptera littoralis、豆蚜Aphis craccivora和三叶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3种不同类型的害虫,且3种害虫的死亡率对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浓度(75∼425 mg/L)呈现剂量依赖性。以海滨碱蓬Suaeda maritima叶提取物与AgNO3孵育制备的纳米银能够对斜纹夜蛾S. litura的幼虫和蛹表现出毒杀作用,对不同生长发育状态斜纹夜蛾的致死中浓度 (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 LC50)在20.937∼46.896 mg/L间。


(2)生物源杀虫剂 


纳米材料也可作为生物农药类杀虫剂的助剂,提升其递送效率和生物学活性。


以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为代表的昆虫病原微生物,与纳米载体混配后,显著增强了对害虫的毒性。Zheng等利用蛋白型纳米载体P2结合Bt蛋白,显著提升了其对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的毒性。在最近的研究中,Wang ZY等设计了一种基于dsRNA纳米颗粒和Bt菌株的混合制剂,显著提高了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防治效果,在3 d内二化螟的死亡率达到80%。此外,纳米材料对病毒类生物农药也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能够提高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NPV)的递送效率和生物活性。例如,纳米沸石(zeolite nanoparticles, ZNPs)作为生防病毒的递送载体,可以加速细胞膜的破坏,使病毒能够轻松进入细胞,在增强病毒感染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潜力。分别利用纳米沸石作为递送载体,可显著增强甘蓝薄翅螟Crocidolomia pavonana和斜纹夜蛾S. litura的病毒感染效果,缩短了致死时间,提高了死亡率。此外,Zheng等采用基因型纳米载体P2,递送棉铃虫H. armigera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的 DNA,能够有效杀死非寄主害虫小地老虎A. ypsilon和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3)多元纳米杀虫剂 


多元纳米杀虫剂指利用纳米载体同时装载递送不同性质的杀虫活性成分,与传统的纳米农药相比,可以克服药剂本身的缺陷,提高害虫的防治效果。如Li等首次利用SPc同时递送免疫基因hemocytin(hem)的dsRNA和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制备了一种防治桃蚜M. persicae的多元纳米农药,在田间的综合防效可达90%以上。在另一项研究中,Lv等采用具有粗糙表面的介孔二氧化硅构建了基因和杀虫剂的递送系统,用于共同递送靶向棉蚜A. gossypii的CYP6CY13基因的dsRNA和杀虫剂吡虫啉,提高了对棉蚜的防治效果,并显著降低了吡虫啉对环境的负面影响。Yan等通过SPc纳米递送系统建立了一个可同时装载递送dsNrf2和杀虫剂的纳米自主装平台,纳米载体可通过核心装载不同药剂,同时利用外周官能团结合核酸分子,制备的多元纳米杀虫剂可提升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杀虫剂的广谱敏感性,对氯虫苯甲酰胺的增效比为5.43-6.25,对甲维盐的增效比为4.45∼15.00。由此可见,多元纳米农药作为一种新型的害虫防控技术,有望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来源: 昆虫学报-CNKI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华为发布首个基于国产算力的农业大模型——九壤耘星农业大模型
8月9日至10日,中国作物学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在杨凌示范区举行。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发布九壤耘星农业大模型联合解决方案(以下简称″九壤耘星″)这是国内首个基于国产算力平台训练并发布的农业大模型,标志着我国智慧农业在自主可控与深度智能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西北农林科

2025-08-1513

纳米载体SPc 在RNA农药、植物源农药及免疫诱抗剂等生物制剂中的应用突破
摘自:《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5(08)作者:钱鑫;沈杰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载体逐渐被引入到农业领域,特别是在病虫害生物防治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纳米载体凭借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赋予其强大的装载能力、可调节的粒径、较强的表面活性和生物相容性,能够有效地改进传统生物制剂的递送和释放性能。星状多聚阳离

2025-08-1329

秋粮生产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水稻玉米大豆″一喷多促″实施指南来了
″立秋″已过,全国秋粮生产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针对中后期可能面临的高温、干旱、病虫害等多重威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近日发布2025年水稻、玉米、大豆″一喷多促″技术意见,指导各地科学应用肥药混喷技术,力促秋粮稳产增产。2025年水稻″一喷多促″技术意见(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东北地区重点关注渍涝、倒

2025-08-1240

挪威Saga Robotics完成1120万美元新一轮融资,自主植保机器人Thorvald机群规模将扩大
近日,Saga Robotics宣布完成1120万美元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Praesidium Agri-FoodTech、Aker Capital、Nysnø Climate Investments等多家知名机构。本轮融资将用于扩大其自主植保机器人″Thorvald″的机群规模,加速进军美国葡萄园和英国台架草莓市场。在全球特种作物种植中,白粉病一直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顽疾。化学农

2025-08-1234

田间机器人:综合杂草管理拼图中的智能模块,非独立解决方案
近年来,农业生产正经历着一场静悄悄但深刻的变革。杂草控制,这一看似简单的田间操作,正在走向高度技术化与系统化。而处在这场变革风口上的,是一个越来越被提及的角色:田间机器人。在除草剂抗药性不断上升、可用产品逐年减少的当下,加之人工成本高昂、农村劳动力愈发紧缺,传统除草方式面临严峻挑战。于是,人们的目光

2025-07-3087

美国加州机器人初创公司TRIC Robotics完成5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近日,美国加州机器人初创公司TRIC Robotics宣布完成5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本轮融资由 Version One Ventures 领投,Garage Capital、Todd and Rahul Capital、Lucas Venture Group 以及其他投资公司和个人天使投资人跟投。这笔资金将用于扩大其独特的紫外光(UV)机器人服务。此轮融资将助力 TRIC Robotics 拓展其在加利福

2025-07-29104

中国中化农业种植AI大模型″iMAP″首发亮相! ″耕-种-管-收″全周期数智化!
在传统农业向智能化加速跃升的关键阶段,AI″超级大脑″正在走进田间地头。7月28日,中国中化发布业内首款农业种植大模型″iMAP″。作为数智时代的″新农具″,iMAP具有可解释、可追溯、机理驱动的智能算法新架构,实现作物机理、大模型和智能体三体融合,推动″从土壤到丰收″的全周期数智化农服升级,破解农业生产″经验

2025-07-2995

极目无人机全覆盖喷洒技术获泰国官方认证,椰林虫害防治效果突破性提升
7月22日,泰国农业研究发展局(ARDA Thailand)组织了″农业创新:智慧海洋与智慧农场″媒体活动,率领媒体代表团实地考察了差春骚府,参观了两项旨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极目无人机作为其中一项合作项目,以高效安全的喷洒技术与优异的喷洒效果,收获媒体一致好评。在泰国椰子产业面临国际竞争加剧与虫害肆虐的

2025-07-2893

″一喷多促″ 三氟苯嘧啶、氯虫及吡唑醚菌酯等药剂被推介秋粮作物病虫害防控
为加强水稻、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病虫害防控,提升植保无人飞机″一喷多促″施药技术水平,促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7月22日,全国农技中心联合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制定《秋季主要粮油作物植保无人飞机″一喷多促″技术指导意见》。秋季主要粮油作物植保无人飞机″一喷多促″技术指导意见为科

2025-07-24109

华工科技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项目落户哈尔滨新区
7月18日,华工科技核心子公司华工激光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项目落地签约仪式在哈尔滨新区成功举办,规划在哈尔滨新区建设智能除草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打造″智耘农枢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近年来,华工科技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产品及系列解决方案覆盖包括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在内的国民经济多个重点行业领域。

2025-07-24103